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出生体重与成年期体格指标的双生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出生体重与成年期体格指标(BMI、腰围)表型的相关性,分解相关性可能的来源。方法 本研究使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基线调查的年龄在25~79岁间的同性别双生子对(共6 623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出生体重、目前身高、体重及腰围。采用双生子对内对照设计的方法探索出生体重与成年期体格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解相关性的来源。结果 在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同卵双生子对内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每增加1.0 kg,成年后BMI增加0.33 kg/m2,腰围增加0.95 cm。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出生体重与BMI、腰围均存在双生子个体特有环境因素的相关。结论 该研究支持成年期体格指标与出生体重的相关受双生子间特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4城市社区成年居民主观感知的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苏州、成都和青岛市25~64岁成年人,使用社区环境步行适宜性量表简版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版评估建成环境和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主观感知的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有效样本3 789份。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公共服务可及性(OR=1.34,95% CI:1.02~1.75)和美观度(OR=1.37,95% CI:1.09~1.73)与居民自报过去一周有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可能性呈正相关;类似地,居民进行休闲性步行的可能性与这2个维度也呈正相关。街道连通性与居民休闲性步行水平呈正相关[expβ)=1.09,95% CI:1.00~1.19];居住密度[expβ)=1.000 4,95% CI:1.000 0~1.000 8]越高、体力活动场所可及性[expβ)=1.09,95% CI:1.00~1.19]越好,美观度[expβ)=1.11,95% CI:1.00~1.22]越好,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达标的可能性也越高。结论 改善社区某些建成环境维度,有望增加居民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水平。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四川省彭州市成年人辣食摄入特征以及辣食与肥胖的关系,为慢性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四川省彭州市基线调查数据。于2004—2008年在四川省彭州市15个乡镇共完成55687名30~79岁常住居民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样样本检测等内容,描述人群中辣食摄入、肥胖患病情况等。采用SAS 9.4和Excel 2013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辣食因素与肥胖的关系。结果彭州市人群辣食摄入率为77.66%,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开始摄入辣食年龄为9.2岁,摄入时间以30~49年最多(64.36%)。同时摄入2种及以上辣食人群占97.51%。辣食摄入组肥胖患病率(8.56%)高于辣食非摄入组(7.25%),患病率随着辣食摄入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与不摄入辣食相比,女性和全人群辣食摄入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24和1.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辣食摄入与患肥胖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和全人群每天或几乎每天摄入辣食(OR值分别为1.29和1.23),吃辣强度为中、高(女性OR值分别为1.11和1.38,全人群OR值分别为1.10和1.26),同时摄入辣食种类为5种(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56和1.28)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随着辣食摄入时间增加,OR值上升,50~59年组OR值最大(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48和1.3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省彭州市居民辣食摄入率较高,开始摄入辣食年龄小,摄入时间长,且以混合食用多种辣食为主。在总人群和女性中,辣食摄入频率、吃辣强度、摄入辣食种类与肥胖风险增加有关,在男性中未发现此种关联。  相似文献   
84.
用百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5000 例正常人血压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年龄血压参考值范围,并与传统的直线回归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了解中国18~95岁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探讨研究中国成年居民午睡习惯、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于2020-06/08采用内隐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21 168名成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成人午睡习惯和夜间睡眠时长、行为生活方式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得成人的身高和体重。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成人超重肥胖的关联。结果纳入有效样本共21 168例,超重率为29.97%,肥胖率为8.90%。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城乡、婚姻、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有无慢性病、每周锻炼频率、蔬果摄入、吸烟、饮酒、午睡习惯、夜间睡眠时长情况对超重、肥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无午睡习惯组相比,有午睡习惯组增加14.1%超重风险(OR=1.141,95%CI:1.071~1.216)...  相似文献   
86.
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高血压的分布特征, 探索高血压在我国双生子人群中的分布规律, 为探索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0-2018年于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 纳入≥18岁具有高血压患病信息的69 220名(34 610对)双生子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描述双生子中高血压患病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卵型间双生子的高血压同病率, 估算遗传度。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34.1±12.4)岁。双生子人群高血压报告患病率为3.8%(2 610/69 220)。年长、居住于城镇、已婚、超重或肥胖者、当前吸烟或曾经吸烟、当前饮酒或曾经饮酒人群中高血压报告患病率更高(P<0.05)。同性别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 同卵双生子高血压同病率(43.2%)高于异卵双生子(2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高血压遗传度为22.1%(95%CI:16.3%~28.0%)。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分层中, 同卵双生子高血压同病率大于异卵双生子, 在女性人群中, 高血压的遗传度更高。结论本研究中双生子人群的高血压分布存在人群...  相似文献   
87.
1989-2000年四川省自贡市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四川省自贡市儿童 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方法 WHODIAMOND计划四川省中心作为WHODiaMond项目中国协调中心全国登记网络的地区中心之一 ,根据项目统一要求 ,对1989- 2 0 0 0年期间诊断的 <15岁的 1型糖尿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登记。结果  1989- 0 1- 0 1/2 0 0 0- 12 - 31期间共登记病例 4 5例 ,粗发病率为 0 5 4/10万人年 ,确定校正发病率为 0 5 8/10万人年(95 %CI :0 5 0~ 0 6 5 )。 1990年全国人口构成标化发病率为 0 5 4/10万人年。发病率男女差异及城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 0~ 4岁组、 5~ 9岁组、 10~ 14岁组分别为 0 2 5 /10万人年、 0 32 /10万人年、 1 10 /10万人年。结论 发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对该地区 1型糖尿病发病特征及促发因子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探讨阻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传染链的有效措施,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17例临床诊断病例,6例疑似病例,202例密切接触采用不同的针对性的规范处置措施,并对144名医务人员采取及时的防护措施。结果 17例临床诊断病例中1例为死亡后确诊,16例经医院隔离治疗,1例死亡,9例治愈出院,6例明显好转;6例疑似病例经医院隔离治疗,5例治愈出院,1例明显好转;202例密切接触经隔离观察后无1例二代病例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和区域内所有人员也无1例二代病例发生。结论 认真而严谨的分析传染链,采取切实而可行的措施阻断传染链是防治SARS传播,杜绝第二代病例出现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9.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患者的干 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确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生存质量量表采用NHP量表(Nottinghan Heelth Profice),采用线性结构关系模型(LISR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会因素(文化程度,医疗保健制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最大(效应系数r=0.94),其次为合并情况(r=0.28),此外体力活动(r=0.14)、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即KAB(r=0.12)、血压(r=0.10)对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提示对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社会支持力度,提高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水平,尤其是应提高对疾病的,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疾病,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2016 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为癌症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 2019 年收集到质量合格的48 个肿瘤登记处的2016 年肿瘤登记数据,分别计算不同性别、年龄段、城乡的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准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准化率(简称;世标率)、累积率和前 10 位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顺位等指标。结果∶2016 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5.68 /10万(男性 306.55/10万,女性 202.28/10万;城市地区 249.18/10万,农村地区 260.16/10 万),中标发病率为 164.90/10 万,世标发病率为 163.08/10 万,累积率(0~74岁)为19.20%;发病前5 位依次为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2.95/1l0 万(男性 226.54/10万,女性116.71/10万;城市地区171.91/10万,农村173.67/10万),中标死亡率为107.56/10万,世标死亡率为 107.36/10万,累积率(0~74 岁)为 12.44%;死亡前5 位依次为肺癌、肝癌,介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结论∶四川省恶性肿瘤发病率略低于西部平均水平,低于全国;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是全省的重点癌种,50 岁以上人群是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应针对重点癌种和人群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