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医药卫生   3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噬菌体在细菌性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抗生素冶疗的无效性已越来越明显,人类开始探索并尝试其它治疗手段.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日益受到重视,针对噬菌体治疗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开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噬菌体进行改造,并做动物试验治疗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实用更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由于军队特勤人员的特殊性,使医院特勤文化建设不仅起点要高,而且建设标准也要高。抓好医院特勤文化建设,不仅能增强医院文化发展的软实力和内动力,更能有效提升医院整体为特勤官兵服务的水平。本文就医院以使命文化为先导,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延伸服务内涵文化为支撑的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归纳和实践总结,并对医院特勤文化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3.
常靖雯  吕欣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1):613-616
近年来,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发展迅速,大量相关量表得到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证实,正畸治疗对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口腔健康与功能、行为与社会心理学等等。为了深入了解正畸治疗对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评估手段,笔者对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内置外固定架技术中辅助O-arm导航成像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采用内置外固定架技术术中利用O-arm导航成像治疗1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4~66岁;病程2~14 d。按照Tile分型:B1型1例,B2型8例,C1型3例,C2型3例。依据Young-Burgess分型:LC型8例,APC型1例,VS型4例,CM型2例。术前常规行骨盆正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和骨盆CT三维重建检查,术中应用O-arm导航系统三维重建及三平面扫描成像评估术中复位效果,采用内置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骶髂螺钉、钢板螺钉或者腰髂固定后环。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估术后功能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佳,无血管、神经及局部刺激等相关并发症。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按照骨折复位Matta评分,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术后Majeed功能评分0~95分。结论: 内置外固定架术中辅助O-arm导航成像系统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术中提早评估复位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内固定物的准确性,且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手术出血少,手术符合骨科微创医疗原则和精准医疗原则,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实现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股骨外髁滑移截骨术(lateral condyle sliding osteotomy,LCSO)矫正股骨外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TKA中采用LCSO治疗的17例伴股骨外弓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14例;年龄58~68岁,平均63.2岁。股骨外弓畸形病因:股骨发育畸形12例,股骨骨折畸形愈合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4例,Ⅳ级13例。术前生理外翻角为9.5°~12.5°,平均10.94°。病程3~25年,平均15.1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股骨远端机械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ur angle,mLDF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机械轴偏向(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评估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及下肢机械力线恢复情况;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疗效;行膝内、外翻应力试验,X线片复查截骨片愈合情况,评估关节稳定性及LCSO的安全性。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9个月。截骨片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膝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未发生外侧副韧带松弛、断裂,膝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翻修、感染等情况。末次随访时mLDFA、HKA、MAD及膝关节ROM、VAS评分、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有股骨外弓畸形TKA中应用LCSO疗效确切且安全,关节外畸形在关节内矫正,一次手术可同时恢复下肢机械力线和关节平衡。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和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中血管新生和改善缺血状态方面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对解放军第463医院细胞治疗中心的170例自愿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下肢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PBSC移植组(94例)和BMSC移植组(76例)。第1,4,12,24周对移植前后临床症状主观指标和仪器检测客观指标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新生及下肢缺血改善情况。结果PBSC组单个核细胞(MNC)、CD34 、CD133 细胞总数明显多于BMSC组(P<0.01);干细胞移植前后疼痛、冷感、行走间距、溃疡、坏疽等临床症状对照研究表明,PBSC组缺血症状改善较BM-SC组出现早,症状缓解程度较BMSC组更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移植前后的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足底深感觉、皮温仪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体PBSC和BMSC移植技术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均可建立新生血管,有效改善下肢缺血状态,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疾病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颞横回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7例,经纯音听阈筛查,分为糖尿病双侧耳聋组(25例)、糖尿病单侧耳聋组(22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健康志愿者17例为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组均行双侧颞横回听神经皮层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检测,根据神经代谢产物峰下面积计算NAA/Cho,并比较上述各组差异;Pearson统计用于分析血糖值与NAA/Cho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50%作为判定该指标诊断早期糖尿病并发感音神经性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与NAA/Cho呈负相关(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双侧耳聋组、糖尿病单侧耳聋组的患侧与健侧听神经皮层NAA/Cho均下降(r=-0.547,P均<0.05),糖尿病单侧耳聋组患侧与健侧相比,NAA/Cho降低(P<0.05);NAA/Cho在1.65时,诊断感音神经性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ROC曲线下面积为76%。结论单纯糖尿病患者颞横回已出现NAA/Cho降低,伴有感音神经性的患者降低更明显。NAA/Cho有可能作为判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8.
哮喘气道重塑中一个主要方面即是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肥大,近些年,人们逐渐发现表观遗传学对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炎性因子方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其表型转换;组蛋白乙酰化与其增生肥大相关;另外,microRNA可以调控哮喘模型中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抑制其增殖及炎性因子的释放。希望表观遗传学能够成为治疗哮喘的新型靶点。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和瘦素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浙江医院住院的老年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下,对照组予自由饮食,治疗组予日常膳食联合肠内营养制剂治疗2~4 w,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炎症介质及瘦素水平。结果治疗2 w后,治疗组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均高于同组治疗前(t=-5.468、-5.842、-3.978、-4.810、-2.974,P<0.05),血浆B型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瘦素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t=3.796、3.417、2.499、7.121,P<0.05);治疗4 w后,除了BNP及TNF-α外,治疗组各项指标较治疗2 w后改善更为明显(P<0.05)。且治疗4 w后,治疗组BMI、TSF、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TNF-α、IL-6及瘦素水平,较均对照组有改善(t=-4.150、-3.844、-2.085、-3.144、-2.256、-2.064、3.758、2.130、2.083,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改善老年CHF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心功能,降低TNF-α、IL-6及瘦素水平,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的心功能及炎症介质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OPD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为COPD中的肺癌高危人群筛查提供思路,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5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COPD合并肺癌组)和同期住院的189例单纯COPD患者(COPD组)。 结果COPD合并肺癌组≥60岁患者比例、吸烟患者比例、吸烟指数≥400年支患者比例、男性患者比例均高于COPD组(均为P<0.05);与COPD组相比,COPD合并肺癌组咯血、胸痛、胸腔积液、乏力、体重减轻发生率均显著增加;COPD合并肺癌组动脉血pH、FEV1、GOLD分级≤Ⅱ级患者比例高于COPD组(P<0.05);COPD合并肺癌组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FDP)、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COPD组(均为P<0.05);COPD合并肺癌确诊方式以气管镜活检为主,病变部位以右肺为主,肿瘤解剖学位置以中央型肺癌为主,病理类型男性以鳞癌为主,女性以腺癌为主,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初次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发生转移;COPD组患者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COPD合并肺癌组(P<0.05);吸烟、EO升高和FIB含量增高是COPD患者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吸入ICS治疗是其保护性因素。 结论COPD患者应该坚持规律吸入ICS治疗;当COPD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出现咯血、胸痛、胸腔积液、乏力、体重减轻等情况和/或无其他原因PLT、EO、凝血指标、CRP升高时,需要警惕合并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