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肝脏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大恒公司star-1000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放疗方案,共治疗5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等剂量曲线80%~90%包绕临床靶体积,总剂量28.8~40.0 Gy,中位剂量36 Gy.分割处方剂量4.8~8 Gy,每周2~3次,共4~6次.结果 无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只有1例患者因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中断治疗.有效率 (RR)[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75.4%,CR 15例,PR 28例,稳定(SD)11例,进展(PD)3例.1年生存率为68.4%,2年生存率为40.3%,3年生存率为10.5%.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且有较好疗效,能延长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3DCRT及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放射损伤情况和预后情况。方法 63例符合入组标准的Ⅰ~Ⅲ期NSCLC患者纳入本研究,27例为单纯放疗,放疗中单次剂量中位值为2Gy(1.8~4.0Gy),5次/周,中位总剂量65Gy(60~112Gy),95%的PTV得到处方剂量。中位随访期13个月。不进行区域淋巴结预防性照射。CTV照射60Gy(2Gy/次,1次/d,5d/周)后GTV剂量递增,2~5Gy/次,递增次数为3~11次。36例合并化疗,化疗方案以铂类为基础,主要方案包括NP方案和TP方案。结果全组病例完全缓解27.0%(17/63),部分缓解65.1%(41/63),稳定7.9%(5/63),有效率为92.1%;全组1、2年总生存率为57.1%和38.1%,中位生存期14个月。放疗组和放化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5.4%、63.9%和30.6%。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1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7,P=0.00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未显示不良因素。结论 3DCRT联合化疗安全有效,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NSCLC的临床疗效,较单放组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放化疗组在无明显增加放射副反应的基础上,1、2年生存期延长。同步放化疗组放射损伤可耐受,放射治疗剂量有提升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肺癌3DCRT中应用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对肿瘤运动、靶体积变化和肺受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NSCLC患者9例,在模拟定位机下分别测量FB和DIBH—ABC时,肿瘤在左右(X)、前后(Y)和头脚(Z)方向的运动范围,分别在2种呼吸状态下进行3DCRT定位CT扫描,采集图像输入TPS系统,勾画2种状态下肿瘤的GTV、CTV和PTV靶体积和两肺总体积。分别以相同处方剂量、达到最优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为标准,设计3DCRT计划,再以肺V20≤25%、脊髓Dmax≤45Gy为限制条件,进行GTV剂量递增。结果9例患者,在FB状态下X、Y、Z方向上肿瘤的移动度分别为(2.22±0.95)mm、(2.78±1.48)mm、(6.44±4.75)mm;而在D1BH—ABC状态下未观察到肿瘤可测量的移动度。ABC状态下较FB状态下两肺总体积有明显增加,分别为(5980.2±1018.34)cm^3和(4338.62±826.27)cm^3(P〈0.05),PTV体积明显缩小,分别为(252.89±222.75)cm^3和(277.52±224.17)cm^3(P〈0.05),而GTV和CTV无明显变化:GTV处方剂量为60Gy时,肺V20、V30、Dmean在DIBH—ABC状态下均明显低于FB状态,P〈0.05。当以肺V20≤25%及脊髓Dmax≤45Gv为限制条件,进行GTV剂量递增,GTV剂量可以增加至100Gy以上的,在DIBH—ABC状态时,9例中有8例;在FB状态下,仅有7例。心脏V45、食管V50在2种呼吸状态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深吸气屏气及主动呼吸控制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肿瘤随呼吸的移动度,明显缩小PTV体积,并使全肺总体积增加,从而使肺受照射V20、V30、Dmean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4.
刘明之  钟军 《江西医药》1999,34(5):271-272
目的 探索放疗并用5-Fu增敏对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食道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均采用钴-60机或加速器6MV的X线常规三野放射,总剂量60 ̄70Gy。  相似文献   
25.
例1 患者男,53岁。因右上颈肿块1个月伴右侧耳鸣、右侧头痛就诊。入院时体格检查:鼻咽右侧壁增厚、右侧隐窝变浅;右上颈可触及3 cm×3 cm×3 cm肿大淋巴结,质硬,活动受限。鼻咽CT示右侧壁软组织肿块,右枕骨斜坡骨质破坏。鼻咽活检病理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临床分期Ⅲ期。1997年3月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D_T8000 cGy,肿瘤全消,未行化疗,至今无瘤生存已5年余。 例2 患者为例1孪生兄弟。1997年3月因鼻出血、回缩性涕血就诊。鼻咽CT示鼻咽左侧壁肿块,咽旁间隙变窄,左侧岩骨尖、斜坡见骨质破坏,破裂孔扩大。鼻咽活检病理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临床分期Ⅲ期。1997年4月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D_T7692 cGy,并行两程顺铂+氟尿嘧啶+四氢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支气管残端复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1例根治术后支气管残端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放射治疗,19例采用体外照射,剂量为44~68Gy/22~34次/5~7周。2例行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结果33.3%(7/21)的患者肿瘤完全缓解,42.9%(9/21)的患者肿瘤部分缓解,症状缓解率为81.0%(17/21),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6.6%、14.2%,7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10例患者死于局部进展。5例伴有纵隔淋巴结的残端复发癌患者均于治疗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支气管残端复发行放射治疗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不伴纵隔淋巴结的患者治疗后有可能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68例患者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视瘤体大小,平阳霉素一次剂量不超过8mg,吸尽瘤体内液体再注射药液。结果:1年后复查68例中治愈52例,好转15例,1例失访。结论:平阳霉素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8.
29.
口腔粘膜红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属癌前病变。本文收集1995年1月~1998年5月42例口腔粘膜来源的恶性肿瘤,其中4例系口腔粘膜红斑癌变。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例中男1例,女3例;年龄46~53岁,平均49岁。口腔粘膜发生红斑的部位初起为...  相似文献   
30.
放疗后残存、复发鼻咽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33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的患者,应用大恒公司生产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6MVX线,60%-90%为参考剂量曲线,肿瘤边缘分次剂量为3-8Gy(中位数:6Gy),间隔1-2天,总剂量为12-48Gy(中位数:31Gy)/3-13次(中位数:6或次),靶体积为4.2-45.0cm^3(中位数:18.7cm^3)。患者分为3个组;A组11例为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6个月内经鼻咽镜,CT或MRI检查发现仍有较大肿块残存;B组组13例为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6个月以上区域复发者;C组9例为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复发行二程放射治疗后6个月以上再次复发者。结果 全部33例患者CR为54.5%,PR为33.3%,NC为12.1%。A组CR为63.6%,PR为36.4%,NC为0,B组CR为61.5%,PR为23.1%,NC为15.4%。C组CR为33.3%,PR为44.4%,NC为22.2%,A,B,C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2.3%,33.3%。鼻咽部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2.1%(4/33)。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推量治疗或单一治疗是1种有效的方法。鼻咽部大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