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冯莹  马进宝  杨翰  杨元利  任斐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1):1177-1182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药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西安市胸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CSF培养阳性且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93例患者的样本,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分析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丙硫异烟胺(Pto)、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的耐药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i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3株分离株中有56株(60.2%)对抗结核药品均敏感,37株(39.8%)对至少一种抗结核药品耐药,19株(20.4%)同时对INH和RFP耐药,即耐多药;(2)总耐药率从高到低分别为INH(31.2%,29/93)>Sm(25.8%,24/93)>RFP(21.5%,20/93)>Lfx(7.5%,7/93)>EMB(5.4%,5/93)=PAS(5.4%,5/93)>Mfx(3.2%,3/93)=Am(3.2%,3/93)=Cm(3.2%,3/93)>Pto(0.0%,0/93);(3)比较初、复治患者对各药品的耐药率,INH耐药率在初复治组[分别为29.3%(22/75)和38.9%(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8,P=0.432);EMB耐药率在初复治组[分别为4.0%(3/75)和11.1%(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ier精确检验,P=0.247);Am耐药率在初复治组[分别为2.7%(2/75)和5.6%(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ier精确检验,P=0.480);Cm耐药率在初复治组[分别为4.0%(3/75)和0.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ier精确检验,P=1.000);Mfx耐药率在初复治组[分别为1.3%(1/75)和11.1%(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Fishier精确检验,P=0.095);RFP耐药率在初治组[17.3%(13/75)]低于复治组[38.9%(7/18)](χ2=3.996,P=0.046);Sm耐药率在初治组[20.0%(15/75)]低于复治组[50.0%(9/18)](χ2=6.823,P=0.009);Lfx耐药率在初治组[2.7%(2/75)]低于复治组[27.8%(5/18)](Fishier精确检验,P=0.003)。结论 TBM患者CSF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一线抗结核药品INH、Sm、RFP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二线抗结核药品中对Lfx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对Am、Cm、Pto敏感性较好。在TBM治疗中应考虑到初、复治患者耐药情况的不同,合理制定化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2.
上海地区虽不是肺吸虫病流行区,但近年来本地区盛行进食海鲜,不少酒楼、饭店出售呛虾、呛蟹。有些虾、蟹、淡水螺等是肺吸虫的第一或第二宿主,人们进食这些含有囊蚴的生虾、生蟹而感染肺吸虫病。本报告5例极喜食呛虾、呛蟹在3个月内多次进食各种海鲜(包括呛虾、呛蟹),在1个月前后发病,现将病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121例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单纯血小板减少的多种病因及诊断方法,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近3年血液科门诊及住院共121例以血小板减少为初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中导致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造血系统良性疾病73例(占60.3%),造血系统恶性疾病17例(占14.1%),非造血系统疾病28例(占23.1%),还有原因未明的3例(占2.5%);无论是造血系统疾病还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初诊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数值分布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类疾病出血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造血系统良性疾病比较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男女构成比明显增高(P<0.05)。对于单纯以血小板减少为最初表现的患者,其中76%的病例需通过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得到及时确诊和鉴别诊断。结论 通过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资料的观察分析,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而骨髓检查乃是一项重要的确诊及排除诊断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4.
冯莹 《现代临床医学》2014,40(4):254-256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ost-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三联疗法(triple therapy,TT)即华法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主要复合事件包括死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房颤PCI术后患者中,22例接受TT,13例接受DAPT。随访6个月。TT组CHADS2评分较高,较年长,男性较多。CHADS2评分值>2分,TT显著减少缺血事件。但TT组复合出血事件增多。CHADS2评分值>2分的净临床获益(net clinical benefit,NCB)为正值。结论:NCB表明CHADS2评分值>2分的患者使用TT有明显获益。CHADS2评分可作为房颤PCI术后患者抗栓策略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骨髓核素显像对难治性贫血 (RA)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诊断、鉴别及疗效预测的作用。方法  7例 RA和 2 0例 CAA患者注射显像剂 99m Tc-植酸钠后行前位和后位全身骨髓显像。结果  7例 RA患者骨髓显像正常 ( 级 ) 4例 ,显像分布扩张 ( 级 ) 3例 ,无显像 级 (单纯显像不良 )和 级 (伴有灶性扩张的显像不良 )。 2 0例CAA患者骨髓显像 级和 级 15例 ,显像 级 5例 ,无显像 级。其中 5例 CAA患者首次骨髓细胞学检查曾诊断为RA,骨髓显像 4例为 级 (排除 RA) ,1例为 级 ,后经骨髓活检和多次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 CAA。此外骨髓显像 级的 CAA患者治疗后有效率 (2 /9)明显低于显像 级和 级的 CAA患者 (9/11)。结论 骨髓核素显像可用于 RA和CAA鉴别诊断及预测 CAA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6.
张梓楠  冯莹  曹惠芳  张萍  徐晶  李维浩  何荷 《西部医学》2015,27(1):78-79,82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脂质过氧化物(lpo)在哮喘患者发病前后变化,分析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哮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生物学方法检测哮喘患者和健康人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脂质过氧化物及血清SOD水平。对比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以及治疗后与正常人的指标水平比较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GSH-Px和lp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SH-Px和lpo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哮喘患者在发病后的0~6h、6~24h以及24~72h的GSH-Px、lpo以及SO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发病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提示GSH-Px和lpo的检测结果可作为哮喘诊断和治疗效果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7.
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脾切除术和免疫抑制剂分别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激素依赖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以探讨适宜的二线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1997—2007年近10年间住院的所有诊断为ITP且对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共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2组,A组20例为脾切除组,B组32例为使用免疫抑制剂组(包括环孢菌素A、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7天、1月、6月、24月时的血小板计数(BPC)及治疗副作用。结果A组患者从治疗第3天起至24个月BPC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治疗副作用包括术中出血、伤口愈合不良、脾切后继发感染等,发生率为15.0%;B组治疗不良反应包括感染、骨髓抑制、肝损害、‘肾损害、出血性膀胱炎、末梢性周围神经炎及其他等,发生率为45.0%。其中4例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脾切除后仍能达到有效。个别切脾后疗效不佳者仅需小剂量激素和(或)联用免疫抑制剂维持。结论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激素依赖的ITP患者,脾切除治疗起效时间快,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作为激素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者的首选二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循环、体循环的影响。 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和观察组(常规干预联合有氧运动组),每组49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B淋巴细胞亚群(CD19+、CD5+及CD20+)及肺循环指标[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及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体循环指标[平均体循环压(mean systemic arterial pressure,mSAP)及体循环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SVR)]。 结果干预后6周及12周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肺循环指标及体循环指标SV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循环、体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好,在本类患者稳定期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9.
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介入术后应用弹力带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158例患者应用弹力带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穿刺部位渗血、出血5例,穿刺局部血肿3例,前臂血肿3例,手部循环障碍13例,穿刺口疼痛5例,皮肤损伤3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结论:术后应用弹力带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的患者,应加强巡视,有针对性、有目的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得到相应的处理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在防治大、中剂量阿糖胞苷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入选的42例接受含大、中剂量阿糖胞苷化疗方案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于化疗前使用托烷司琼止吐,对照组22例使用昂丹司琼。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在预防恶心、呕吐的有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控制率托烷司琼优于昂丹司琼(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托烷司琼能有效防治大、中剂量阿糖胞苷所致的恶心、呕吐,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