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3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方法65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 PTVwb 40-50Gy/20-25F或WBRT PTVwb 40Gy/20F,同步脑转移灶(pGTVs)加量至60Gy/20F或WBRT PTVwb 40Gy/20F后pGTVs再补量20Gy/10F.所有病人均每周接受放疗5次.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结果65例均完成放疗计划,其中疗效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4例(6.15%)、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23例(35.38%)、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33例(50.77%)、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5例(7.69%),总有效率(CR+PR)41.54%,临床获益率(CR+PR+SD)92.31%.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31%(34例)、12.31%(8例).主要不良反应为脑水肿、乏力、脱发、骨髓抑制、听力下降、记忆力轻度减退,Ⅲ-Ⅳ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例(6.1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瘤能延长其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转移灶加量与单纯全脑放疗相比,未明显提高局控率和总生存率.预后评价分级(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GPA)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长;年龄越大、一般状况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越低、肿瘤脑转移灶数量越多以及颅外转移灶越多,患者生存期越短.  相似文献   
142.
陈春  龚园  杨鹏  冯雪刚  汤和青  侯俊  方为 《四川医学》2012,33(7):1169-1171
目的探讨低剂量的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所有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2mg/kg曲马多负荷量,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药物选择曲马多20mg/kg,Ⅰ组不用纳洛酮(n=20),Ⅱ组纳洛酮2.4μg/kg(n=20),Ⅲ组纳洛酮4.8μg/kg(n=20),Ⅳ纳洛酮9.6μg/kg(n=20),稀释成100ml。PCA泵输注速度2ml/h,锁定时间15min。通过双盲方法分别于使用PCIA后1、6、12、24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评分,记录恶心、呕吐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 75例患者参与这项研究,这些患者中曲马多静脉镇痛均提供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纳洛酮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在6h、12h和24h的镇静评分更低,P<0.05,恶心、呕吐评分在1、6、12、24h较对照组更低,P<0.05。而不同剂量纳洛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的纳洛酮可以缓解曲马多引起的不良反应,而对其镇痛效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3.
PLCε基因敲除小鼠微卫星DNA遗传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多态性微卫星DNA位点分析PLCε基因敲除小鼠的遗传特性。方法用所筛选的15个微卫星DNA位点对28只PLCε基因敲除小鼠的DNA进行了PCR扩增,通过基因片段大小来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13个微卫星DNA位点中(D1Mit365、D3Mit51、D4Mit235、D6Mit102、D7Mit281、D8Mit113、D9Mit23、D10Mit180、D13Mit88、D16Mit145、D17Mit36、D18Mit94、D19Mit97)每个位点的28只小鼠DNA片段泳动距离一致,呈现单态性,表明该群体符合近交系的遗传特性;而利用Dq(敲基因型)和Dy(野生型)两个位点对28只小鼠的PCR扩增结果进行了鉴别分析,其中敲除基因型小鼠为6只;野生型为7只;杂合型为15只。结论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可以对群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并能有效地鉴别不同的基因型,为小鼠的遗传质量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4.
145.
目的 从构建的噬菌体十肽库中筛选HIV辅助受体的配体,测序后人工合成配体并研究其体外抑制HIVgp120.抗原的活性。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构建具有一这库容量的噬菌体随机十肽库。以HIVgp120多肽做抗原,经过五轮的亲和筛选获得高亲和力的配体,测序后人工合成配体肽,以ELISA试验检测配体的抑制活性。结果 获得1个与HIV辅助受体结合位点有高亲和力的配体克隆。经核苷酸序列测定,推导出该配体的氨基酸序列并人工合成该配体多肽。结论 筛选得到的展现在噬菌体表面的配体及人工合成的配体,对HIV辅助结合位点均有较好的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Ⅲ、Ⅳ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Ⅱ组为模型对照组;Ⅲ组分别于CLP手术后0,2,4,6h腹腔注射Dex 12.5 μg·kg-1;Ⅳ组分别于CLP手术后0,2,4,6h腹腔注射Dex25.0 μg· kg-1.CLP手术后0,2,4,6,24 h分别测定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CLP后24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检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中肺组织TNF-α、IL-6及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TLR4表达及W/D明显降低,病理学损伤也明显减轻(P<0.05).Ⅲ、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x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脓毒症大鼠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LR4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7.
张简斋崇尚经典,博采众长,临床擅长运用五脏理论,所制五脏治法特色鲜明,疗效卓著,凸现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底蕴、精湛独特的医术医技和轻清灵巧的立法处方,以臻炉火纯青之境界。  相似文献   
148.
何远琴  侯俊  李静娴  赖敏莉 《新医学》2014,(12):808-811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加PPI治疗短段Barrett食管(SSBE)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舌型及岛型SSBE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加口服雷贝拉唑20 mg,2次/日,维持抑酸治疗4周;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口服雷贝拉唑20 mg,2次/日,治疗4周,后减量至20 mg,1次/日,维持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后3、6、12、18及24个月复查胃镜并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治疗组中复查胃镜未达显效的患者,再次行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并予口服PPI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平均显效率为87.0%,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8.1%,27.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未出现出血、穿孔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加PPI治疗SSBE疗效明显,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构建新型呼肠病毒主要抗原蛋白的编码基因S1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对其在原核细胞内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将S1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ProEX HT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PLS,通过IPTG诱导,利用蛋白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对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酶切分析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blot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诱导后1~5 h均可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其中以5 h的蛋白表达量最大,且表达的目的蛋白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结论通过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可使目的蛋白σ1得到诱导表达,为后续抗体制备及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4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Ⅱ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CPB前(T1),CPB 30 min(T2),体外循环停机后0 h(T3)、6 h(T4),24 h(T5),72 h(T6)分别采集静脉血,应用标记特异性抗体CD146的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循环内皮细胞(CEC)并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γ放射免疫法等技术分别检测TM、vWF、氧化亚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2组患者在CPB前比较,CECs无显著差异,但在T3、T4、T5、T6,Ⅱ组CECs数量明显高于Ⅰ组(P<0.05).在CPB结束后的T3、T4、T5点Ⅰ组的TM、vWF浓度均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ET-1浓度在T2、T3、T4、T5均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NO浓度在T4、T5两个时间点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预处理能够降低CPB后TM和vWF表达,并减少CEC脱落和ET的产生,较好地维持血浆NO/ET的平衡,从而发挥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