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41.
口腔颌面-头颈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0-09--2010-10收治的12例头颈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9例获得随访.5例术前化疗患者中3例短期疗效达到PR,1例达到MR,化疗有效率达到60%;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功能性显像设备,是目前唯一可以了解组织分子生物学代谢改变的影像技术,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其在恶性肿瘤的诊治中显示出了独特价值;但是由于PET缺乏解剖定位,临床应用仍受到一定限制;而PET/CT具有PET和CT的2种功能,实现了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的同机融合,双方信息互补,彼此印证,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自应用以来,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PET和PET/CT特别是PET/CT在头颈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超声加热影响口腔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超声加热对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以便选择有效的超声热化疗药物。方法  在不同温度和加热时间的条件下,超声加热Tca8113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用改良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对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温度梯度加热处理组中,39 ℃组与对照组,41 ℃、42 ℃、43 ℃和44 ℃ 4组间的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而40 ℃组与41 ℃、42 ℃组间的药物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在时间梯度加热处理组中,15 min组与对照组、30 min与45 min组、60 min与75 min组之间的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而30 min和45 min组的药物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41-42 ℃超声加热30 min能显著地提高Tca8113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从而在药物敏感性方面验证了超声加热与化疗联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4.
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单纯化疗难以使晚期患者总生存获益。超声热化疗是常规治疗手段之外,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针对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目前超声热化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尚未普及,为推广和规范超声热化疗在此领域的临床实践,特制订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超声热化疗专家共识, 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化疗是口腔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口腔鳞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化疗药物在体内既杀伤癌细胞又杀伤正常细胞的“双刃剑”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基于人体昼夜节律变化规律进行的时辰化疗比常规化疗更安全和更有效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为了推广和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我们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制定了专家共识。该共识对口腔鳞癌时辰化疗的原则、药物选择、给药时间和方法等给出了规范化建议,可供临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针对EGFR靶点的药物(厄洛替尼、尼妥珠单抗)是否影响实验动物的痛阈并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 正常小鼠分为2组(生理盐水,n=6;厄洛替尼,n=6),给药后1 h采用Von Frey纤维丝法、热板法、5%(中性)甲醛致痛实验比较2组动物的痛阈差异。选取正常裸鼠分为3组(Sham组+NS组,n=10;足底成瘤+NS组,n=10;足底成瘤+尼妥珠单抗组,n=10),分别检测造模前1 d,造模后1、5、7、10、14 d小鼠机械痛阈、热痛阈。14 d后解剖小鼠足爪,组织匀浆后以ELISA法检测IL-1β、IL-6等细胞因子浓度。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包处理数据。结果: 注射厄洛替尼后,小鼠机械痛阈、热痛阈无明显变化。注射5%(中性)甲醛后,小鼠前相(0~10 min,P<0.01)、后相(10~60 min,P<0.01)舔咬时间显著减少。裸鼠足底成瘤后可诱发小鼠热痛敏、机械痛敏,尼妥珠单抗可提高成瘤小鼠的热痛阈(P<0.05)及机械痛阈值(P<0.05)。ELISA分析显示,尼妥珠单抗治疗组小鼠足爪组织中IL-1β、IL-6浓度较PBS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厄洛替尼可降低5%甲醛引发的小鼠疼痛;尼妥珠单抗可减少足底成瘤引发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其机制可能与局部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降低有关。EGFR靶向药物或可成为晚期癌痛患者良好的镇痛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氏麻痹的疗效。方法 :对 6 7例贝尔氏麻痹的患者采取中、西药内服、针刺疗法以及理疗、按摩等辅助疗法综合治疗。结果 :经 2~ 3个疗程的治疗 ,治愈率 80 .6 5 % ,总有效率10 0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麻痹疗效确实、可靠 ,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8.
紫杉类药物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国外的多个肿瘤临床合作中心对该药用于治疗头颈癌做了大量研究,一些疗效显著的联合化疗或放化疗方案得到证实并被推荐作为晚期、复发性、其他化疗药物抵抗性头颈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多抗(Flt4 PcAb)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为进一步应用Flt4 PcAb进行前哨淋巴结(SLN)的特异性定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氯胺T法对Flt4 PcAb行125I标记;将125I-Flt4 PcAb经大鼠足背皮下注射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液、腋窝淋巴结及主要脏器测量其放射性计数,经衰变校正后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观察标记物的生物学分布。结果125I-Flt4 PcAb的标记率达46.5%,放射性比活度为1.72×1012Bq/g,放射性化学纯度达96.7%;大鼠体内分布实验显示:125I-Flt4 PcAb主要分布于腋窝淋巴结及血液中,其余脏器较低;注射后16h内腋窝淋巴结与血液单位质量的放射性比值均大于2.5。结论①应用氯胺T法可以成功标记Flt4 PcAb;②皮下注射后Flt4 PcAb的体内分布表现为淋巴结浓集;③本实验为进一步应用Flt4 PcAb进行SLN的特异性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正>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产生生长因子,作用于细胞外基质或肿瘤细胞,调节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能力,运用特异性的分子靶向药物阻断这些生长因子与受体之间的作用治疗肿瘤是目前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