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冠心病患者分急性冠状脉综合征(ACS)组180例以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20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MCP-1浓度,PCR-RFLP方法检测MCP-1-2518G/A位点多态性,研究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1)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ACS组GG型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较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GG型基因:ACS组(33.4%),SAP组(24.2%),对照组(15.0%)。P〈0.05;G等位基因频率:ACS组(51.1%),SAP组(40.4%),对照组(31.7%),P〈0.05],ACS组AA型基因及A等位基因较SAP组及正常对照组降低[AA型基因:ACS组(31.1%),SAP组(43.3%),对照组(51.7%),P〈O.05;A等位基因频率:ACS组(48.9%),SAP组(59.6%),对照组(68.3%),P〈0.05]。(2)三种基因型间MCP.1浓度比较,GG型MCP-1浓度较AG型及AA型升高[GG型基因:(153±22)ng/L,AG型基因:(136±18)ng/L,AA型基因:(124±15)ng/L,(P〈0.05)]。(3)多元回归分析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MCP-1GG型基因成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MCP-1-2518G/A基因多态G等位基因能通过增强MCP-1表达参与冠心病发病。  相似文献   
42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磁共振幽闭恐惧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磁共振幽闭恐惧症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检查前实施常规性心理指导,观察组检查前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自我效能及检查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依从性、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及图像成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检查时呼吸困难、颤抖、大汗淋漓、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磁共振幽闭恐惧症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效能,降低检查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检查依从性及图像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423.
目的:研究虎杖提取物在大鼠胃及小肠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以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灌流高、中、低剂量虎杖提取物后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二者在胃、小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结果:虎杖提取物在胃内吸收量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经SPSS 17.0软件分析,低剂量组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的吸收速率与中、高剂量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组别之间白藜芦醇吸收速率分析结果为F=609.724,P0.05。当虎杖提取物给药剂量为600 mg·L~(-1)时,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925,0.575 h-1;不同剂量组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Ka及吸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在胃内吸收具有浓度饱和现象,可能是主动吸收或易化扩散机制;而白藜芦醇在胃内的吸收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提示其吸收机制可能是被动转运;不同质量浓度虎杖提取物对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肠吸收没有影响,吸收无浓度饱和现象,提示其在肠道内的吸收可能是被动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424.
目的 评价PDCA教学法在影像本科生核医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核医学科实习的影像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习带教,观察组用PDCA教学法带教,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临床实践及总的出科成绩;采用问卷评分获得理论小课、带教满意度及自我评价和总分等评分并比较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理论出科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临床实践和总的出科成绩,理论小课、带教满意度及自我评价和总分等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影像本科生核医学实习带教中应用PDCA教学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25.
目的 观察叶黄素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绒癌JEG-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的IC50值;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组药物对JEG-3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凋亡情况。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叶黄素的IC50值为26.3μmol/L,5-FU的IC50值为10.6mg/L,联合用药后,IC50值降为0.8mg/L。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当与10μmol/L叶黄素合用时对JEG-3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单药与联合用药对细胞周期没有明显的影响。细胞流式凋亡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用药,联合用药对JEG-3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叶黄素显著提高5-FU对JEG-3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26.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诱发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炎症的持续存在可形成一种适宜肿瘤存活 的微环境(TME),其X基因编码并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作为一个多功能调节蛋白,它通过与TME中的肿瘤细胞及 周围基质成分相互作用,促进HCC的发生和发展。本文通过对近期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着重分析了HbX在HCC-TME中引发 HCC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包括参与癌细胞增殖与凋亡、抑制机体免疫、促进肝细胞自噬、诱导细胞外基质重塑以及调控干细 胞特性等方面,以期为临床HBV相关HC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27.
目的:探讨HRCT图像上肺磨玻璃样结节(GGN)内血管征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随诊显示病灶消失的109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其中良性结节44例,恶性结节65例。观察指标为结节的主要CT征象(大小、密度、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节内出现血管的例数及各项血管征像[包括血管穿行、血管的数量、种类(肺动脉或肺静脉)及异常形态学征象(僵硬、增粗、扭曲、聚集或截断)]。对良、恶性GGN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和恶性GGN组的结节大小、密度、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这6个CT征象出现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组血管征出现率高于良性GGN组(66.15%vs. 43.1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组出现血管征的43例与良性GGN组出现血管征的19例进行比较,GGN内血管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GN内肺动脉与肺静脉同时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GGN(41.86%vs. 21.05%);血管的异常形态学...  相似文献   
428.
429.
CT灌注成像通过显示缺血病灶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能够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指导溶栓治疗;能够评估梗死脑组织的预后及溶栓疗效、预测出血性转化。还能够通过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脑梗死进行预警;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脑血管狭窄、闭塞患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