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分子影像学技术是一种在活体状态下从微观上显示组织、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影像技术,具有实时、无创、精准及灵敏等特点,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随着生物发光与荧光成像技术的进步,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本文就光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技能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关键教学平台[1]。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现代高校医学生培养的要求,提高基础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搞好基础医学的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课程建设,以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2007年,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后的五年时间里,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应用EB病毒(EBV)感染末梢血CD5+B细胞,建立体内储存EB病毒的静息B细胞模型。方法 应用磁珠技术分离脐胎血中的CD5+B细胞;从新酶素耐性的Atada-EBV细胞中提取EB病毒对CD5+B细胞进行转染制备CD5+B/EBV细胞;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法检测CD5+B/EBV细胞的病毒免疫表型和基因表型;免疫荧光双重染色BrdU、Ki67和EBNA2检测CD5+B/EBV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5+B/EBV细胞病毒免疫表型CD20、CD80、CD38和CD86表达增强,CD23没有表达;CD5+B/EBV细胞EBNA2和LMP1病毒相关潜伏感染基因显著增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BNA2阳性的CD5+B/EBV细胞可见BrdU阴性细胞。经因子激活CD5+B/EBV后可见Brdu阴性细胞中有Ki67阳性细胞存在,而在EBNA2阳性细胞中可见Ki67阴性细胞,验证CD5+B/EBV细胞中静息B细胞的存在。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CD5+B/EBV细胞具有体内EBV潜伏感染的静息B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CEA和PCNA在胃肠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EA和PCNA在胃肠癌石蜡切片的表达情况。结果:CEA在胃肠癌的表达率均在80%以上,CEA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CNA在胃肠癌均呈高表达,胃癌的肿瘤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肠癌,肿瘤侵袭前缘区域的肿瘤细胞高表达PCNA蛋白。结论:CEA和PCNA是胃肠癌较好的辅助诊断标记,对肿瘤的恶性程度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结肠癌组织中MMP-10、VEGF表达和MVD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MMP -10、VEGF的表达和MVD值在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44例结肠癌和5例正常结肠组织的MMP 10、VEGF、FⅧRAg、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44例结肠癌中MMP- 10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 .2%和81. 8%,MMP 10表达阳性的结肠癌组织MVD值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P<0 .01); MMP- 10、VEGF的表达和MVD值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明显相关(P<0 .01或<0 .05);MMP- 10与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 -10和VEGF的表达以及MVD值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标靶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6.
为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硬件现代化建设,降低基础性实验的比例,改善基础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不断优化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环节,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脱耦联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0 mg&#8226;L-1牛血清清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BSA AGEs)与5,10,20 μmol&#8226;L-1普罗布考作用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24 h,检测四氢生物喋呤(BH4)、一氧化氮(NO)和超氧阴离子(O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NOS蛋白表达情况,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簇(ROS),Western blot检测p47phox蛋白。结果随着普罗布考浓度增加,NO生成增加,O2 生成减少,eNOS表达减少,BH4含量增加,ROS表达降低,p47phox表达减少(P<0.01或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抑制AGEs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eNOS脱耦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ADPH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肝素对HL-60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静止及动态条件下观察肝素对HL-60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的影响。结果:TNF-α处理脐静脉内皮细胞能明显增加HL-60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肝素处理脐静脉内皮细胞及HL-60细胞能明显抑制两者之间的粘附作用。讨论:肝素可抑制体外条件下HL-60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粘附机制及筛选抗炎药物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乳腺癌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探讨乳腺癌细胞在共培养条件下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并鉴定淋巴管内皮细胞;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乳腺癌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结果VEGFR-3抗体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为典型淋巴管内皮细胞;MTT法结果显示:在共培养24~72 h时,乳腺癌细胞能够促进共培养条件下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成功建立乳腺癌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乳腺癌细胞能够促进共培养条件下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0.
自学指导法是以学生自学教材或课外材料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一种教学方法。自学是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这种自学能力的开发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及扫除认识道路上的障碍。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是教师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是实现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病理学是医学中的重点学科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因此受到师生们的重视。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需要有广泛的医学科学基础。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到基本知识,又能为其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