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0篇
  免费   1200篇
  国内免费   1047篇
医药卫生   1522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690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761篇
  2013年   683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1187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548篇
  2008年   694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455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351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目的探讨伽玛刀在不适合开放手术或经尿道电切术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深圳奥沃公司生产的OUR-QGD型立体定向全身伽玛刀治疗2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重量、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作为评价指标。观察上述数据在治疗前后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IPSS评分由治疗前29分降至19.6分(P<0.01)。前列腺重量平均值均由治疗前的(56.4±4.4)g减少至(54.8±4.3)g(P>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值由治疗前的(6.7±1.8)ml/s增加至(11.5±1.7)ml/s(P<0.01),残余尿量平均值由治疗前的(85.1±27.8)ml降至(50.9±15.6)ml(P<0.01)。结论立体定位体部伽玛刀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具有简便、安全、无创、痛苦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可不需住院等优点,对不愿意接受手术或不宜手术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原代培养神经元在红藻氨酸(KA)作用下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方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经不同浓度的KA(25和250μmol/L,50和100nmol/L)分别作用10min和100min后的表面结构进行纳米级水平扫描和观测。结果 正常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滑,起伏均匀、规律;KA作用后神经元呈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胞体肿胀,胞膜表面粗糙,出现隆起和“孔洞”样结构,并且其变化程度分别与作用时问和KA浓度呈量-效关系。结论 KA对海马神经元毒性作用后胞膜表面超微结构所产生的明显变化,可借助AFM清晰观察,并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3.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在美国,其发病率为10%~12%,女性为男性的2~3倍[1,2].偏头痛的典型发作可由遗传、环境、行为及其他因素相互作用而促发,除少数外,多数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目前的治疗亦仅限于急性期的对症治疗预防性治疗,但无根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偏头痛的发病与右向左分流有关.造成右向左分流的情况包括卵圆孔未闭(PFO)、房间隔缺损、肺动静脉畸形等.有连续尸检[3]的研究显示PFO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达27.3%.  相似文献   
6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recently established a national project to improve the standard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product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ir quality control and safety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modernization and increas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2006, the global sales value of Chinese medicinal products increased to 20 billion US$, and the export value of CMM was up to more than 1 billion US$. However, the standard of these products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meet the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 Over the past decade we have witnessed the increasing growth in popularity of health foods and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especially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oducts (CMM).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5.
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的药物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淋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改良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纸片扩散法检测86株淋球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分别为35株(40.69%)和20株(23.26%)。在测定的9种抗菌药物中,淋球菌耐药性较高的依次为四环素、头孢美唑、青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5.35%,50.00%,62.79%,77.91%,87.21%。而敏感性较高的4种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呋辛、头孢三嗪、头孢吡肟、壮观霉素,敏感率分别为77.91%,80.23%,86.05%,98.84%。结论:青霉素、四环素以及氟喹诺在药物已不宜作为长沙地区治疗淋病的常规药物;壮观霉素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已出现耐药菌株,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下颌角截骨是面型轮廓重塑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术,为了提高手术的精确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我们对各种下颌角截骨术操作技巧进行探讨.方法:术前进行面部测量、下颌骨曲面断层X线和头颅正侧位定位X线片投影测量,设计截骨线和去骨量,术式选择口内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口内切口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耳后切口下颌角截骨术、耳后和口内联合切口下颌角截骨术;结果:面下部过宽同时下颌角肥大者单纯下颌角截骨效果往往不会很理想,需要同时进行下颌角外侧骨板部分去除,减少面下部的宽度,206例术后两侧对称,效果良好;1例面瘫;2例下颌骨骨折,术中做内固定;3例下颌骨体部成角,3个月后第二手术将突出部分磨平.结论:术前测量设计下颌角截骨的术式和截骨线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下颌角肥大的不同类型选择相适应的截骨术式.  相似文献   
68.
肝动脉解剖变异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放射学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在中晚期肝癌介入导管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中晚期肝癌肝动脉造影表现及其介入治疗资料。结果 125例中107例(85.6%)有典型肝动脉分布。肝动脉变异18例(14.4%),其中肝右动脉变异10例(8%),而又以肝右动脉始于肠系膜上动脉者最多,占6.4%。副肝左动脉变异1例(0.8%)。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同时变异2例(1.6%)。肝总动脉变异3例(2.4%)。胃十二指肠动脉起自肝右动脉和腹腔动脉各1例(1.6%)。对123例成功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2例肝右动脉变异因角度关系超选插管未成功。结论 认识肝动脉解剖变异有助于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和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9.
自1989年2月~1995年3月,对23例手部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行瘢痕切除及虎口开大后,选用带旋髂浅血管蒂的腹股沟皮瓣移植重建虎口,术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虎口挛缩的程度为0°~25°。虎口开大后达80°~90°。虎口区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最小8cm×5cm,最大12cm×6cm,平均10cm×5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14cm×7cm,最大18cm×8cm,平均16cm×7cm。术后皮瓣断蒂时间为2~3周,2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对重度虎口挛缩应用带旋髂浅血管蒂的腹股沟皮瓣移植重建虎口是一种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方法。因其具有供区部位隐蔽,皮肤质量好,不损伤肢体重要血管及可早期断蒂等优点,极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0.
Twenty-eight breasts of 15 patients with macromastia underwent reduction mammaplasty from 1982 to 1989. We followed up these patients postoperatively for 6 months to 7 years. The follow-up time for 8 patients was over 1 year, and 4 patients over 5 years. And 3 patients labored and lactated. These 15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is operative results. The operative technology was based on Pitange's method. This method improved the site of the nipple, transposition of nipple-areola complex, and design of dermal pedicle, so that it had better effects in the breast shape, breast fixation and incision scar concealed. We suggest that the purpose of macromastia treated in reducing volume, improving breast shape, preserving lactating function.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methods for nipple site, nipple-areola complex transposition, breast resection and mastopex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