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肩锁关节Ⅲ度脱位临床上常见,查体:锁骨外端隆起,往下推压出现反弹性琴键征(piano sign),琴键征阳性意味着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笔者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使用锁骨钩钛板治疗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2例,治疗效果优良,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3~56岁,平均38岁。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损伤,其中1例为双侧肩锁关节Ⅲ度脱位,临床上比较少见,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6例,骑摩托车摔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此基础上另加予生脉注射液静滴,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综合疗效、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LVEF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背景:聚酸酐材料具有表面溶蚀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释药速率可调性,为人体药物缓释材料,但关于聚癸二酸酐缓释系统的应用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对兔股骨骨髓炎感染模型的预防作用。 方法:按Norden法将30只兔制作股骨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兔模型,分别用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和加替沙星进行干预,并与模型组作对照,共分3组,每组10只,观察建模后兔一般情况、解剖学观察、X射线片表现、骨培养及细菌计数、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8周,模型组兔建模后,食欲差,皮毛不光滑,体质量减轻,3只兔于3周内死亡,其他7只X射线片上骨膜反应较重,可见小块死骨形成,解剖学检查均可见脓肿形成,骨培养及组织学检查均可见骨髓炎表现;加替沙星组建模后体质量减轻,2只兔于建模后3周内死亡,解剖学检查可见有4只动物有脓肿形成,X射线片上可见8只动物骨膜反应较轻,未见死骨形成,骨培养及组织学检查6只兔有骨髓炎表现;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治疗组兔一般情况好,解剖学检查未见异常,X射线片检查、骨培养和细菌计数、组织学检查均未见骨髓炎表现。结果证实,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预防股骨骨髓炎感染效果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马术友  鲁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80-6780
神经纤维瘤病在临床中较少见,合并马德隆畸形就更少见,我院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3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市原是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经过积极防治于1989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0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20多年未发生疟疾流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自疫区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宁波,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疟疾随时可死灰复燃,已对全市的疟疾防治成果构成严重威胁。现对2000~2003年发现的131例输入性疟疾病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自体骨复合同种皮质骨板探讨全椎板切除术后预防硬膜外粘连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方法肿瘤、椎管狭窄及骨折等37例患者行脊柱全椎板切除,采用自体骨复合同种皮质骨板覆盖,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继发硬膜外粘连,瘢痕形成压迫脊髓及脊柱不稳定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年,患者维持良好椎板形态,无再狭窄,硬膜外无明显粘连。通过"爬行替代"最终完成骨重建,骨融合良好,提供了脊柱的早期稳定。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可为晚期完成脊柱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提供可靠保证。可以有效维持良好椎管容积,预防硬膜外粘连,防止全椎板切除术后继发再狭窄。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经皮冠状血管介入治疗(PC I)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是否能产生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因子的协同或相加有益效应。方法将58例行PC 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2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和非诺贝特(200 mg/d)联合治疗。记录2组开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脂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服药后12周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且B组作用明显优于A组。结论 ACS行PC I治疗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能明显受益。  相似文献   
18.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RVI)是AMI一种类型,它是指供给右心室大部分血液的右冠状动脉闭塞,少部分由左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及血清型、基因型,为追溯病原和防控副溶血性弧菌提供依据。方法:海产品菌株分离采用PCR+GB筛检方法,病人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方法;用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用PFGE进行基因分型;用PCR检测tdh和trh毒力基因。结果:海产品流行优势血清群为O6群和O5群,病人株为O3群;海产品株PFGE分型与病人株相比较为分散;88.04%的病人株带毒力基因,海产品株带毒力基因仅有1.11%。结论:海产品株和病人株在流行优势株上存在明显差别,提示血清型分型和PFGE分型能发现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可用于病原的追踪与溯源;病人株带毒率明显高于海产品株(P<0.01),认为海产品株致病性不强,建议将VP分为致病的和非致病两类,有利于鉴别和防控措施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