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患.由于分期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方法选择多,客观上造成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的困惑,导致部分患者因为治疗选择的不恰当,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程序.推行临床路径可最大程度地规范医疗行为,避免诊断治疗的随意性,并可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为此,我们依据现阶段较为成熟或得到广泛认可的方案,探索建立MDS的临床路径,为临床医生及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在规范治疗和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应用尼洛替尼(nilotinib)和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逆转K562/A02细胞耐药与诱导凋亡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敏感性,计算尼洛替尼和Tet干预后的柔红霉素(DN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ax、survivin mRNA的表达及Western blot分析BAX、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 Tet单独作用48小时后,DNR对K562/A02细胞的IC50分别为(5.71±0.72)mg/L和(6.52±0.43)mg/L,两药联合应用时DNR对K562/A02细胞的IC50降为(3.12±0.13)mg/L。单用尼洛替尼或Tet均能增加经DNR作用的K562/A02细胞的凋亡率,两药联合作用时凋亡率增高更明显。单用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 Tet 48小时后可上调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且两药联合作用时上调幅度明显。单用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Tet48小时后可下调survivin mR...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定量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耐阿霉素细胞株K562/A02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的mRNA水平。收集对数生长期的K562/A02细胞,用TRIzoL提取RNA,用实时定量RT-PCR(RQ-RT-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及内参基因abl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RQ-RT-PCR技术分析103-107拷贝数的重复性良好,灵敏度达10-5;K562/A02细胞中bcr-abl融合基因为高表达,bcr-abl mRNA表达量大于100%。结论:实时定量PCR检测K562/A0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mRNA水平,敏感可靠,重复性好,有助于临床辅助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  相似文献   
84.
膏方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体系为指导,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改善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笔者从辨病、辨证、辨体质、辨情志4个方面,简述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辨病论治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应包括中医之病及西医之病,既要看到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又要  相似文献   
85.
吡喃阿霉素为主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为主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TA、THA和TOAP方案。 结果:8例病人中5例达完全缓解,且例部分缓解。 结论:吡喃阿霉素为主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 其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估氨磷汀 (amifostine ,AMF)在保护造血干 /祖细胞免受化疗药物依托泊甙 (etoposide ,VP 16)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 提取新鲜和冻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和HL 60细胞 ,分为AMF VP 16组、VP 16组和空白对照组 ,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性 ,CFU GM集落培养计数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新鲜和冻存的PB SC样本中 ,AMF VP 16组的细胞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能力较VP 16组显著提高 (均P <0 .0 5 ) ;HL 60细胞样本中 ,AMF VP 16组与VP 16组凋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MF能保护造血干 /祖细胞免受化疗药物VP 16的损伤 ,并且不影响VP 16对HL 60细胞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抗凋亡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疗效和骨髓细胞凋亡、TNF-α的关系。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检测骨髓细胞凋亡;ELISA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培养后上清液中TNF-α浓度。用己酮可可碱、环丙沙星和地塞米松(PCD)联合治疗MDS。结果:抗凋亡治疗MDS有效率48.15%(13/27),1例难治性贫血(RA)完全缓解(3.7%),3例RA(11.1%)血液学三系明显进步。3例PCD联合治疗持续10~54个月的RA,疗效维持10~36个月。抗凋亡治疗有效的患者治疗前TNF-α浓度和骨髓细胞凋亡指数较无效患者高,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的患者治疗后的TNF-α和骨髓凋亡细胞指数较治疗前下降。结论:抗凋亡治疗适用于BMMC上清液TNF-α浓度和骨髓凋亡细胞指数较高的MDS患者,尤其适用于低危MDS患者。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急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AEL)的形态特征、遗传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标记特征以提高对AEL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MDS-RCMD)转为AEL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MDS-RCMD患者12个月后转为AEL;骨髓原始细胞占10.4%,嗜酸粒细胞占70.8%,其中嗜酸性早、中、晚幼粒细胞占69.6%;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占13.5%;骨髓原始细胞伴有复杂染色体异常、CD34、CD117、HLD-DR、CD33、CD38、CD13等阳性表达;FI1L1/PDGFRα和ETV6/PDGFRα融合基因阴性。按AML治疗2个月后患者死亡。结论该例AEL患者FI1L1/PDGFRα和ETV6/PDGFRα基因重排阴性,伊马替尼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患者年龄、性别、动员方案、疾病状态、采集机器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以上因素对干细胞动员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采集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动员方案对CD34^+细胞采集数及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年龄、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既往化疗方案、骨髓受累与否等对干细胞采集数量影响并不显著。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数呈正相关。采集前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与采集成功密切相关。结论:化疗联合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采集造血干细胞优于单用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通过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确定合适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采集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构建隐形矫治器上颌磨牙远移的生物力学研究模型,分析矫治体系的初始位移及应力分布特点,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建立隐形矫治上颌磨牙远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求得受力瞬间牙齿在牙周膜及周围牙槽骨等约束下的移动方式、牙套形变、牙周膜应力分布,并探索适宜的Ⅱ类牵引增强前牙支抗的必要性及适宜力值。结果 第二磨牙远移的同时伴有其牙冠远中倾斜、伸长及舌侧倾斜;其余牙表现为唇/颊倾、压低且位移量与距支抗牙距离成反比。牙周膜等效应力越靠近颈缘越大,距离第二磨牙越远越小,均小于牙周组织可承受最大应力。矫治器在第二磨牙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位移峰值小于材料的弹性极限和拉伸极限强度。100 g Ⅱ类牵引可以有效抵抗前牙唇倾,300 g牵引力作用于牙列后超过牙周膜最大承受力值。结论 使用无托槽矫治技术远移磨牙不能实现单纯的整体移动且支抗牙有一定的支抗丧失,需要进行必要的支抗控制。100 g Ⅱ类牵引即可有效抵抗推磨牙带来的前牙支抗丧失,300 g牵引力作用下牙周膜受力过大,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