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马素平教授为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常见肝胆疾病之一,目前中医药对该病治疗优势明显,特色突出。通过介绍马素平教授对NAFLD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运用消法在治疗本病中的经验探讨,得出运用消法治疗NAFLD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2.
53.
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神经的连续性,神经鞘膜的完整性,神经内部回声性质及神经与周围肌腱,肌肉的关系,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对照。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正常及异常神经声像图,各类神经损伤均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发现神经损伤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4.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1]. 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多由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而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大国,乙肝炎所致的肝硬化约占77%[2]. 因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临床上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肝硬化DN中医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DN的患者共138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记录病因、中医证候、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资料,归纳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征。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肝硬化DN患者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97.83%、94.93%),其次为肾(23.91%);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为主(73.91%、58.70%),其次为湿(34.78%);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盛证、瘀毒蕴结证、水湿内阻证,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8.70%),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DN患者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0,P<0.05),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9...  相似文献   
56.
目的: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相关资料,分析中国肝硬化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输入中国临床注册中心网址(www.chictr.org.cn),在数据库中搜集截至2021年8月15日所有关于肝硬化的临床试验,从试验的注册数量、注册时间、研究类型、干预措施、疾病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33项研究,纳入230项研究。近3年来该领域研究增长明显,占比67%,注册地区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南北差异明显。研究类型主要以干预性研究与观察性研究为主,各占比50.4%和33.5%。其中116项干预措施以西药占比最大,达39.7%。主要结局指标以肝硬化相关实验室检验为主,其次为预后与生存、再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等;疾病类型以门静脉系统研究为首,后依次是单纯肝硬化相关、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等。结论:近年来中国肝硬化相关研究呈明显增加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干预重点由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逐步转变为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血栓为代表的门静脉系统、肠道菌群、肝硬化营养及代谢相关疾病,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肝硬化临床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7.
总结运用角药治疗肝硬化的临证经验,阐释其配伍特点。临证以土鳖虫-煅龙骨-煅牡蛎角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肝硬化结节、脾大;大腹皮-白茅根-椒目角药疏利三焦、气血水同治,治疗肝硬化腹水;茵陈-白术-桂枝角药温中健脾、利湿退黄,治疗肝硬化黄疸之阴黄证;金钱草-郁金-鸡内金角药清热利胆、化坚排石,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炎、胆结石;浙贝母-荔枝核-皂角刺角药化痰散结、理气消癖,治疗男性肝硬化患者乳房发育。同时,注重三因制宜的基本原则,并结合现代研究,将角药或独立成方,或入复方使用,以便提高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