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为较客观反映颈腰劳损病所致的颈腰痛病情轻重和治疗效果,日本骨科协会(JOA)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颈腰痛17分评分标准,后又增加到29分评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l艋床疗效观察。中国整脊治疗学是以“理筋、调曲、练功”三大原则,“整脊手法、针灸、辨证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综合疗法,以调整脊柱骨、关节紊乱使之平衡为主要目的。因此在临床观察和诊疗范围、治疗效果上与日本骨科协会要求有所不同。现结合临床和中国整脊学的特点,提出以下60分评分标准,供参考修订补充。  相似文献   
32.
牵引斜扳整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测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牵引法、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依据.方法:取无退化病变之新鲜尸体标本,用水银压力传感器,拉力电传感器和SG-1型静态电阻应变仪,模拟牵引、牵抖、斜扳疗法下,分别测试椎间隙压力和前后纵韧带张力.结果:牵引下L4-5S1椎间隙负压最大,前纵韧带张力大,后纵韧带处松弛状态,棘突旁加压或牵抖后,椎间负压加大,后纵韧带张力增强.斜扳法椎间盘负压无改变,但后纵韧带张力加大,论证了圆筒枢纽学说之骨盆圆筒牵引力作用线理论,和牵引法、斜扳法、牵抖法的适应症和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3.
脊椎推拿牵引误治并发症--155例误治并发症文献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笔者检索自1986年至2001年,共16年国内外公开刊行的学术期刊26家(国内17家,国外9家)报导文章70篇(国内42篇,国外28篇),因误用推拿、牵引治疗脊柱伤病,导致严重并发症155例,现综合介绍,并分析其原因,探讨经验教训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腰曲对颈曲的影响,探讨颈椎病和颈腰综合征在脊柱解剖生理学、运动力学的病因病理。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7例,分别以站立位及坐位1h后摄腰椎、颈椎标准侧位片,并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测量其颈、腰曲站、坐前后椎曲X线片的弓形面积,进行对照。结果:端坐1h后,27例颈、腰椎侧位X线片,腰曲弓形面积平均较站立位缩小53.14%,颈曲弓形面积也缩小48.3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别显著。结论:腰曲变化影响到颈曲,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曲改变是颈椎病、颈腰综合征重要病因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5.
36.
通过古代文献就脊源性疾病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相关阐述,同时整理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并与西方医学相关内容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7.
目的:测量正常颈曲、腰曲的弓形面积,为临床观察颈、腰曲变化提供数据。方法:按Borden法和Seze法的标准,测出正常颈曲和腰曲,然后按数学几何学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即S弓形=πr^2a/360^。-1/2LH,计算出正常的颈曲、腰曲的弓形面积,并统计正常颈曲126例,正常腰曲114例,经统计学处理得出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正常颈曲弓形面积为均值(x)14.10cm^2(标准差2.86cm^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为均值(x)32.36cm^2(标准差5.26cm^2)。结论:对椎曲弓形面枳进行计算,统计出其正常值范围,将为临床观察椎曲的改变提供数据化的观测方法,为整脊疗法的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本课题从寰枢关节错位是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倾斜主要是上段颈椎椎曲改变的生物力学原理立论。应用调曲端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分为用端转法治疗为主的对照组,和运用调曲法端转法为主治疗的治疗组。观察了符合纳入标准病人96例,其中对照组38例,治疗组58例。二组病人均采用针刺方法,但复位手法分别是对照组用端转法,治疗组用调曲端转法,连续治疗两周,每7天1疗程,中间休息1-2天,再治疗7天,共14天,结束疗程。 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临床治愈率为21.1%;治疗组总有效为98.9%,临床治愈率为93.1%。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极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并通过颈椎和寰枢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说明颈调曲端转法是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安全、可靠、高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随着以坐位为劳动方式的人群越来越多,颈腰伤病发病率在不断地攀升。为探索不加重损伤而又能合理解决脊柱力学问题的治疗方法,我想起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顾云伍老师一起研究脊椎骨折时,曾对清代的“攀索叠砖法”进行过猴子实验,证明其复位原理的科学性。看来,需再次温习祖国传统医学整脊学的历史经验,试图从二千多年祖先的实践中悟出一些真理。因此,尝试运用传统医学的思维模式,以整体思考代替片断思考,  相似文献   
40.
颈腰椎X线片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以宗 《中医正骨》2004,16(2):23-24
中医整脊是以调整脊椎的旋转、侧弯和椎曲,而施行牵引、旋转、推拿等手法治疗.临床上,对X线平片虽有正常颈曲、腰曲和腰骶角的测量(图1、图2),而椎体的旋转、倾斜、侧弯尚缺乏具体数据.为使整脊疗法数据化、更科学化、作者在教学、临床中,采取一些具体的X线测量(图3~图7),现介绍于后,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