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优选山橿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橿挥发油,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包合物收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包合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别。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是药材粉碎度24目、浸泡时间0.5 h、提取时间4 h、加10倍量水;包合的最佳工艺为研磨法,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8:1、加2倍量水、研磨时间60 min。结论:本实验方法可得到较高提取率及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4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PAD等移动学习的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传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的不足,分析了当下智能手机植物识别APP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行性,结合当下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机植物识别APP探索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对提高学生野外实习的自主性学习和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为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3.
韭是中国古代治疗疾病的常用中药。为了明晰韭的应用历史,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名称、基原、产地、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和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考证。韭在秦汉时期已有人工栽培,药用来源为韭及其同属近缘种。宋代种植广泛,主流品种为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宋代及之前,以韭、韭根和韭菜子等部位入药,清代韭根使用减少,现代以韭菜子入药为主。宋明时期,韭的加工炮制方法增多,性味归经和功效增加。清代多沿用历代的记载。现代河南、安徽、山东等地韭菜子产量较高。建议加强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找出构叶的生药鉴别方法。方法野外采集结合文献查阅、与作药材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结果找出了构树叶的外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并进行了描述、绘图及显微照相.同时作了其灰分、水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等理化鉴别。结论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其药材资源,制订其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5.
46.
支柱蓼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随清  杨国营 《中药材》1998,21(4):174-177
本文对来源于蓼属植物支柱寥、中华抱茎蓼的2种中药支柱寥在性状、显微、理化特征方面进行了鉴定研究,为临床用药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不同品种大豆(黑豆、青豆、黄豆、褐豆)为原料加工的大豆黄卷和淡豆豉进行含量测定,分析大豆黄卷和淡豆豉的实验室加工品和市售品中异黄酮含量的差异,为大豆黄卷和淡豆豉的制备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品种大豆为原料加工大豆黄卷和淡豆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使用HPLC法对药材中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C_(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以甲醇-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黄豆加工成的大豆黄卷中结合型糖苷大豆苷和染料木苷总量最大,含量范围为0.1090%~0.1431%,黑豆加工成的淡豆豉中游离型苷元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总量最大,含量范围为0.0937%~0.1628%。结论黄豆适宜加工成大豆黄卷,黑豆适宜加工淡豆豉,这也是市售品大豆黄卷和淡豆豉质量参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鉴定地黄根系分泌物并研究其招募的特定根际微生物种群及功能,探讨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与其连作障碍形成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无菌条件下地黄幼苗胚根分泌物及大田地黄根际土壤中富集的根系分泌物;以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根系分泌物表征物进行土壤外源添加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通过PICRUSt和FUNGuild分别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功能预测。结果 地黄根系分泌物中存在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种。通过外源添加根系分泌物实验发现在毛蕊花糖苷富集的土壤中细菌属水平上表现为AgromycesPseudomonasLysobacterSphingobiumPseudoxanthomonasSphingomonas等优势种群的形成;真菌种属水平上表现为NeocosmosporaPlectosphaerellaDactylonectria;以及Neocosmospora rubicola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Dactylonectria alcacerensisFusarium solani等物种的富集。功能预测分析发现上述细菌种群可能通过利用、降解和转化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实现自身的快速增殖,而一些潜在真菌性病原菌也成为了优势种。结论 地黄根系分泌物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可通过介导特定微生物种群的根际定植建立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对连续单一化栽培模式下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的转变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或将为解读其连作障碍形成过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
为提高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能力,文章针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药用植物学实验中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山茱萸药材及其制剂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液-质(LC-MS)联用法。LC条件:色谱柱为HypersilODSC18(150mm×2.1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10mmol·L-1醋酸铵溶液(84∶16),流速为0.2mL·min-1。MS条件:离子源为ESI,负离子扫描模式,鞘气流速为1.5L·min-1,辅气流速为0.45L·min-1,喷雾电压为4.5kV,高温毛细管温度为350℃,扫描范围为110~600amu。结果:山茱萸脂溶性成分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LC-MS三级MS图分离效果好,结果稳定;建立了10批山茱萸药材脂溶性成分的三级MS图,并对其制剂进行了鉴别。结论:山茱萸脂溶性成分的三级碎片峰可用于山茱萸药材及其制剂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