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42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男 14例 ,女 6例。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6 3岁。病史最短 1月 ,最长4年。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14例、椎动脉 3例 ,椎 基底动脉交接区 1例、基底动脉中段 2例 ;其中最小直径 1 5cm ,最大直径 7cm ;大型动脉瘤 3例 ,巨大型 17例 ;囊形15例 ,梭形 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压迫占位症状 ,4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1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表现为视力下降、复视、眼球活动受限及面部感觉减退等 ,其中 1例患侧失明。基底动脉瘤表现为头晕、痛、发作性吞咽困难及右偏身麻木。19例行球囊闭塞 ,1例用弹簧圈。前循环者常规…  相似文献   
62.
目前普遍投放的“邱氏灭鼠药”是根据河北邱满囤先生的配方配制而成,主要由诱鼠剂和毒鼠强组成。其中诱鼠剂无毒,故“邱氏灭鼠药”中毒即毒鼠强中毒。毒鼠强原是50年代灭鼠剂,因剧毒而未推广应用,有关中毒后的救治,毒理研究资料极少。在灭鼠过程中,人畜中毒时有发生,尤以儿童误食为多,现将我院于1991年收治的14例患者情况  相似文献   
63.
作者用针灸治疗遗尿症患者29例,其中5-15岁者25例,16-20岁者2例,21和31岁者各一例.所用穴位及操作方法如下:(1)"关元"脐下三寸,针八分深;(2)"中极"脐下四寸,针八分深;(3)"三阴交"内踝上三寸,针一寸深.每日针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6天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33岁,外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出现腹部脐周疼痛明显,向腰背部放射,CT平扫发现后腹膜肿块.于2009年11月19 日转入我院.查体:脐周可及一搏动性肿块约6 cm×5 cm,可闻及血管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体外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剂(bFGF),化学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丁酸羟基茴香醚(BHA)作为诱导剂,并以不含诱导剂的无血清的MEM培养基作为对照,密切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诱导至6 h、12 h、24 h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分化12 h后的ATRA组大部分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形的典型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这些细胞表现为NSE染色阳性,而丁酸羟基茴香醚(BHA)组细胞形态没明显变化,两组都不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结论 hAECs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全反式维甲(ATRA)诱导效果较丁酸羟基茴香醚(BHA)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Hep Par 1、CD34及Cytokeratin在血清[AFP(-)HCC]诊断及其在ICC、MAC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1989-2007年手术切除的70例[AFP(-)HCC]、6例ICC及24例MAC的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ep Par 1、CD34及Cytokeratin在血清[AFP(-)HCC]中的表达.结果:Hep Par 1、CD34在血清AFP(-)HCC、ICC及MAC中的表达差异性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ep Par 1:χ2=50.7937、9.5745及37.4532;CD34:χ2=67.0330、9.9836)及49.3927,均P<0.01).在分化不良组与分化较好组血清AFP(-)HCC中表达差异性的比较中,Hep Par 1与CD34、CK20、CK19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联合应用Hep Par1、CD34对AFP(-)HCC与ICC、MAC的鉴别诊断评价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7%、89.8%及93.3%.结论:联合应用Hep Par 1、CD34及Cytokeratin可提高血清AFP(-)HCC的诊断准确率及其与ICC、MAC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测评估提供了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Hep Par1等抗体在诊断血清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及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肝转移性腺癌(MAC)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100例血清AFP阴性HCC、30例ICC及36例MAC(胃腺癌30例、肺腺癌6例)石蜡标本,根据Hep Par1等抗体的染色、表达率、金标准诊断、综合性能计分(CCS)筛选免疫组化诊断谱。结果血清AFP阴性HCC中,Hep Par1胞浆染色(CCS≥8);CD34血管均匀染色(CCS=9);CD10(CCS=8)及CEA毛细胆管染色。ICC、MAC中,CK19(ICC中CCS=7)、CK7(MAC中CCS=7)胞浆染色,CEA膜浆染色。结论诊断血清AFP阴性HCC联用CD34与Hep Par1(或CD10、CEA);鉴别诊断ICC、MAC分别加用CK19、CK7。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通过对20例食管肉瘤样癌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呈息肉样生长,部分发生于溃疡型肿块旁,肿瘤可位于整段食管,但以中段食管最为常见?镜下,肿瘤以肉瘤样成分为主,并可见分化不等的鳞状细胞癌,且两者之间有移行过渡,部分病例仅见肉瘤样成分?肉瘤样成分Vimentin弥漫表达,CK(p)?CK5/6部分表达,α-SMA部分表达,偶尔表达S-100?电镜下,发现有些肉瘤样细胞保留了上皮的标志,可以观察到桥粒连接和张力原纤维,其他多数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或其他间叶细胞的表现,如胶原纤维?中间连接,胞质中可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4%,预后较好?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与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ALT、AST均升高,但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照组患者ALP明显升高。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比射频消融治疗巨大肝癌所产生的并发症明显严重,因此射频消融治疗更适合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14G粗针活检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行高频超声引导下14G粗针活检术的乳腺肿块患者的超声、穿刺病理、手术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1%(54/58)。超声引导14G 粗针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58/58)。58例患者有36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病理和穿刺病理符合率为100%(36/36)。取材满意率为96.6%(56/58)。58例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14G粗针活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确诊率高、创伤小、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病理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