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年来,消化系统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外泌体作为一种可以包裹药物的载体,目前已被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以携带蛋白质和miRNA在细胞之间转运,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并且可以作为消化系统肿瘤治疗药物运输的载体,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在促进消化系统肿瘤的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9例(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淋巴瘤,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Mlo-HSCT。预处理方案包括:4例全身放疗(TBI)+环磷酰胺(cY)+依托泊苷(VP-16)、1例氟达拉滨(F1u)+阿糖胞苷(Ara-c)+TBI+CY、1例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TBI+VP-16、2例Flu+CY、1例TBI+CY。以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D、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加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aGVHD。结果9例患者发生PTLD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0(42-510)天,8例伴前驱EB病毒感染,4例出现PTLD中枢侵犯。经美罗华外周静脉注入及鞘内注射治疗,7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2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77.7%。结论PTLD是aHo-HSCT后少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美罗华外周静脉注入及鞘内注射治疗PTLD合并中枢侵犯效果明显,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3.
陈文婷 《现代保健》2008,(30):91-92
目的总结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以提高临床穿刺技术。方法对护理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工作经验。结果积累总结的临床经验在工作中得到认可。结论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必须总结经验从多方面因素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术,以促进整个医疗质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术前认知疗法在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24例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疗法,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焦虑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两组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有改善(P〈0.05),实行认知疗法后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焦虑状态均有改善(P〈0.05),实行认知疗法后观察组焦虑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98.32±2.68)分和(93.11±1.54)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14.982,P〈0.01)。结论:术前有针对性的以认知疗法进行术前访视可明显提高对骨科手术疼痛的适应,减少焦虑,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满意度,是促进骨科患者术后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陈文婷  吉兆宁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69-1470,1490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与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晚期NSCLC给予化疗组30例,服用厄洛替尼组27例定期随访,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57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化疗组30例:CR:0例,PR:6例,SD:10例,PD:14例;缓解率6/30(20%),疾病控制率16/30(53.3%);服用厄洛替尼组27例:CR:2例,PR:8例,SD:14例,PD:3例;缓解率:10/27(37.1%),疾病控制率24/27(88.9%);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发生率在化疗组和厄洛替尼组分别为76.7%、80%、13.3%及3.71%、40.7%、66.7%,三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较化疗组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87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分为两种治疗方案,VAD组45例与TD组42例,比较两组的感染情况,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共有47例,感染率54.02%;VAD组45例患者,感染33例感染率73.33%;TD组42例患者,感染14例感染率33.33%;VAD组的感染率高于TD组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泌尿系统为主,两组方案的感染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易发生感染,不同的化疗方案以及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缺乏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为预防和控制化疗后感染,应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宏观把握上海市各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整体水平,为各医院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由上海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护理专家,严格按照护理质量督查表对73家医院进行现场督查。结果 73家医院的生活护理完成情况均为满分,医院对护士待遇的经费投入、患者对护理内容了解情况、护理分级公示及护理文件书写规范4项的均数为4.97~4.99分,满分比均在97%以上。护士对其工作标准掌握、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建立健全、患者安全制度落实等5项的满分比则均在75%以下。普通二、三级综合医院的疾病护理规范、患者投诉处理情况、护士排班及包干患者数、护理级别与疾病相符情况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二三级综合医院在护理工作质量上各有长处,不同级别的医院应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及时、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问卷方法调查护理专家对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见解,从专家经验角度探索患者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在文献资料及护理专家头脑风暴法基础上,课题小组制定专家问卷,对上海市30家综合医院遴选出的210名护理专家开展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积极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的统计与评价。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问卷210份,回收202份,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各条目相关性得分均数的平均值为3.80分,累积百分比的均值为86.7%,变异系数的均值为0.30。按课题小组讨论得出的危险因素确定标准,删除男性、雾化吸入、低血红蛋白症和认知障碍4项条目,将剩余的27项条目作为本次专家调查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从专家经验角度调查了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与以往该领域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形成互补,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陈文婷  姚红霞  林丽娥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41-1541,158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1岁。2005年11月12日因干咳1个月就诊我院,查胸部CT示右锁骨上区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示巨大淋巴结增生(血管型),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示符合右锁骨上淋巴结巨大淋巴结增生(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予口服强的松(10mg/d),1周后复查CT无明显变化出院。2006年7月始皮肤逐渐变黑,双足底麻木、充血,走路有踩棉花感,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跛行、走路不稳,再次入院,查体双侧膝腱反射、踝反射消失,行腰穿示脑脊液蛋白升高。ANA、ds—DNA、ENA多肽、甲状腺功能、风湿全套、肿瘤标志物均阴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兔左室心肌细胞Ito、Ik1通道蛋白表达变化及比索洛尔的干预作用,探讨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比索洛尔可能的抗心律失常机制。方法 39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心力衰竭组(HF)及比索洛尔干预组(BF),以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超负荷方法构建心力衰竭兔模型,评价模型成功后,予比索洛尔干预6周;用Westernblot法测定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内向整流钾电流(Ik1)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HF组兔心动超声示左房、左室增大,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减低,BNP水平明显升高,心体比明显增大;比索洛尔干预6周可部分逆转上述变化;②与SO组相比,心力衰竭时左室心肌细胞Kv4.3(介导Ito,f)、Kv1.4(介导Ito,s)及Kir2.1(介导Ik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比索洛尔干预6周后Kv4.3、Kv1.4、Kir2.1蛋白表达较心力衰竭组均有所增加。结论心力衰竭兔左室心肌细胞Kv4.3、Kv1.4、Kir2.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可能是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分子基础。比索洛尔干预后可部分逆转Kv4.3、Kv1.4、Kir2.1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