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浅谈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52例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处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Ⅰ级19例(37%),图像质量Ⅱ级29例,(56%),图像质量Ⅲ级4例(8%)。结论只有在检查全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才能获得良好的图像,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
FLASH及FLAIR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的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及FLASH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 FLASH序列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呈散在针尖状、斑点状、结节状、小片状中央显著低信号,周围薄环状高信号,FLAIR序列只有部分病灶显示,为结节状、斑片状高信号,且病灶越小显示越不敏感,常规T2WI较FLAIR序列敏感性差,常规T1WI显示率最低,显示者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结论 对DAI病灶检出率FLASH、FLAIR序列较常规T2阢、T1WI高,可为DA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对临床疑有DAI患者FLASH、FLAIR序列应作为MR检查的常规序列,FLASH序列为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脊髓硬膜外血肿(TSEH)的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TSEH常规行T1WI矢状位,T2WI矢状位及横轴位MRI扫描。结果12例TSEH中,9例位于椎管腹侧,3例位于椎管背侧,呈新月状或长条带状,分别累及2~6个脊髓节段,平均3.5个脊髓节段。血肿位于颈段4例,颈胸段3例,胸段3例,胸腰段2例。7例血肿T1WI上为等信号,T2wI低信号;2例血肿T1WI为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质性高信号,3例于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血肿于T1WI及T2WI与脊髓之间有一低信号带相隔,尤以T2WI显示最佳。结论MRI是诊断TSEH的最佳检查方法,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及范围,而且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新旧程度及脊髓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34.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 MRI与MRV资料。磁共振均行常规SE序列T1WI、T2WI以及液性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并全部行二维时间飞跃法静脉成像(2d-TOF MRV)检查。结果外伤性静脉窦血栓形成最常累及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为不同信号的血栓所阻断。MRV则表现为受累静脉窦管腔的狭窄、中断以及属支的迂曲扩张。结论 MRI结合MRV能无创性的同时显示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脑挫裂伤,为外伤性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CR与普通X线摄影在应用中的比较。方法:50例(胸片14例,其中包括外伤胸片5例,床旁胸片5例,小孩胸片4例,鼻骨6例,颈椎、胸椎、腰椎各5例,手、肩关节、踝关节、股骨、骨盆各3例)同时行CR检查与普通X线检查。结果:本组病人行CR检查时的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4%,而在行普通X线检查时的诊断准确率为82%,CR检查时阳性率为58%,而在行普通X线检查时阳性率为48%。CR检查的漏诊与不确定诊断率低于普通X线检查。全部病人行CR检查时无漏诊、不确定诊断病例3例,全部病人行普通X线检查时有1份漏诊,不确定诊断病例6例。检查的重拍率低于普通X线检查,其中以床旁拍片与小孩胸片为甚。全部病人行CR检查时重拍0例,普通X线检查重拍4例,床旁2例,小孩2例。2例病人在胸片检查时行CR图像后处理发现膈下肋骨骨折,而普通X线检查显示不出来。结论:CR摄影的应用效果优于普通X线。  相似文献   
36.
徐爱飞  陈华燕 《重庆医学》2013,(24):2901-2902
目的观察重建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技术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Hoffa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并随访观察其效果。结果 9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根据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系统进行评估:优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77.8%。结论采用重建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7.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依据影像及临床表现确诊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按X线分型:3例为连续型,2例为节段型,2例为混合型,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术前和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I临床疗效。结果: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漏口缝合、取头低脚高位、局部加压等处理痊愈。无硬膜外血肿脊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2个月内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5~3年,平均18.5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2%~87.5%(优2例,良4例,可1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易损伤神经,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利福平(RIF)与左氧氟沙星(LFX)、RIF与万古霉素(VAN)联合用药对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按CLSI2009标准,通过肉汤微稀释法确定RIF、LFX、VAN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棋盘法分析确定RIF+ LFX和VAN+ RIF对MRSA、MRCNS的协同、相加、无效和拮抗效果,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分析在整个培养观察时间内有关抗菌剂联合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作用.结果 所有菌株在24h内培养中RIF+ LFX和VAN+ RIF显示协同效应.特别是VAN、LFX和RIF在亚最低抑菌浓度下,对抗绝大多数菌株产生显著叠加和协同效应.结论 RIF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药对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是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9.
我院PACS工作站的设备与配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介绍我院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fPACS在临床应用中的建设经验。材料与方法以我院使用由第一军医大学研制开发的fPACS为例,介绍我院PACS工作站的设置与配置。结果我院PACS系统以FPAX视频工作站为工作终端,其中包括FPAX视频/图片/数字采集工作站,FPAX诊断工作站,FPAX临床医生工作站以及FPAX会诊中心站。结论目前国内众多医院正在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其影像设备也逐渐数字化,对PACS工作站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与配置是有效利用建设PACS资金和发挥PACS效能的保证。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护理中对提高患者主观舒适度、社会支持度以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救治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由护、患双方在平等、参与、倾诉与倾听的氛围下,实施"实践性融入式体验"叙事医学人文关怀。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社会支持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后护士关怀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实验前(均P0.001)。结论实施"实践性融入式体验"叙事医学,提了护士的关怀能力,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社会支持度,促进患者康复和医患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