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4篇
医药卫生   3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荨麻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荨麻属Urtica L.药用植物有13种、3亚种,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前列腺增生、皮肤病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儿科、妇科等疾病。目前,从该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200多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萜类、甾体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其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抗前列腺增生、抗菌、抗氧化、降血糖、调血脂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近年来,荨麻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欧洲已从该属植物研制开发出多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上市。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荨麻属植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尤其对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尚未见报道的特色藏药材西藏荨麻U.tibetica和高原荨麻U.hyperborean也应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对我国荨麻属植物的药用概况、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该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报道了江西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发现的江西省植物新记录,其中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6个,分别为水茴草属Samolus L.、冠唇花属Microtoena Prai,白垩铁线蕨Adiantum gravesii Hance、水茴草Samoius valerandii L.、麻叶冠唇花Microtoena urticifolia Hemsl.、南方香简草Keiskea australis C.Y.Wu et H.W.Li、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散斑竹根七Disporopsis aspersa(Hua)Engl.,其中4种有用药记载。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藏族药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的干燥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藏族药西伯利亚蓼的干燥全草用70%乙醇提取,浓缩,过大孔树脂,依次用水,30%乙醇,50%乙醇,90%乙醇洗脱,对9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硅胶,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反相色谱Rp-18)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0%乙醇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4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酚性化合物,1个三萜化合物以及2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山柰酚(kaempferol,2),木犀草素(luteolin,3),番石榴苷(guajavarin,4),邻羟基苯甲酸(o-hydroxybenzoic acid,5),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6),胡萝卜苷(daucosterol,7),谷甾醇(β-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藏族药西伯利亚蓼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寻找藏族药西伯利亚蓼抗痛风药效物质提供一定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对藏医学中药用报春花科植物的品种、基原及标准状况进行了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相关文献记载的藏医学药用的报春花科植物共有3属44种(含变种),涉及以藏文名计药材品种17个,以汉文名计药材24个,与中药交叉使用品种1种;在我国现行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藏文名药材6个,涉及原植物6种,分别占35%,14%;收载汉文名药材品种7个,涉及原植物7种,分别占30%,16%。在藏药的标准和文献中,药材的藏文名、藏文音译汉文名及汉文名用字以及其原植物物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质量控制方面仅有性状、显微鉴别等项规定,标准极不完善。通过文献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结合现代药学研究规范藏药材的名称和基原,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藏医药产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5.
熏倒牛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普照  钟国跃  谢文伟  张亚梅 《中草药》2016,47(20):3565-3568
目的研究熏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构。结果从熏倒牛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叶木苷(1)、芹菜素-7-O-芦丁糖苷(2)、金圣草黄素-7-O-槐糖苷(3)、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芹黄素7-O-槐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6-hydroxyluteolin(8)、木犀草苷(9)、海波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3、5~8、10为首次从熏倒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6.
翟晓晓  钟国跃  姚鹏程  林沁华  元文君  任刚 《中草药》2016,47(22):3959-3964
目的研究桑科植物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根酚性化学成分。方法运用ODS、MCI CHP-20P、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波罗蜜根中分离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波罗蜜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阿魏酰甘油(1)、hypargystilbene A(2)、氧化白藜芦醇(3)、2′,3,4′,5,5′-五羟基-顺式-均二苯代乙烯(4)、白藜芦醇(5)、2,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6)、原儿茶酸乙酯(7)、伞形花内酯(8)、8-(3,3-二甲基烯丙基)-6,7-二羟基香豆素(9)、桑查耳酮A(10)、桂木二氢黄素(11)、styracifolin C(12)、柘树黄酮C(13)、异叶波罗蜜素(14)、环异叶波罗蜜素(15)、artonin A(16)和artonin B(17)。结论化合物9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和6为首次从桑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10、11、14和15为首次从波罗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7.
高燕萍  钟国跃  沈云亨 《中草药》2016,47(5):712-716
目的对黄花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var.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角蒿全草80%乙醇水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对丁氧基红景天苷(1)、角蒿辛C(2)、角蒿酯碱(3)、7-羟基多花藤碱(4)、角蒿原碱(5)、苯乙醇葡萄糖苷(6)、地黄苷(7)、类叶升麻苷(8)、去酰基异角胡麻苷(9)、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10)、carceorioside B(11)、红景天苷(12)、去酰基类叶升麻苷二甲醚(1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8.
山鸡椒Litsea cubeba在民间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可用于治疗腹痛吐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脑血栓等疾病,主要含有挥发油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抗氧化、镇痛等药理作用。系统总结了1980—2021年国内外有关山鸡椒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兰科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Sephadex LH-20、MCI CHP-20P、ODS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铁皮石斛叶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5,4′-二甲氧基联苄(1)、杓唇石斛素(2)、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3)、densiflorol A(4)、(S)-3,4,α-三羟基-5,4′-二甲氧基联苄(5)、石斛酚(6)、dendrocandin U(7)、dendrocandin B(8)、黑麦草内酯(9)、(6R,9S)-6,9-二羟基-4,7-巨豆二烯-3-酮-9-氧-β-D-吡喃葡萄糖苷(10)、(6R,9S)-9-羟基-4,7-巨豆二烯-3-酮-9-氧-β-D-吡喃葡萄糖苷(11)、(+)-丁香脂素(12)、芦丁(13)、2-羟基苯并噻唑(14)、对羟基苯乙酮(15)、对羟基苯甲酸(16)、原儿茶酸(17)、儿茶酚(18)、对羟基苯丙酸乙酯(19)、甘油亚麻酸酯(20)、亚麻酸2-丁氧基乙酯(21)、棕榈酸(22)、十八碳癸二烯酸-2,3-二羟基丙酯(23)和urticifolene(24)。结论化合物10、11、14~23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0.
中国中药种质资源的保存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给予种质资源研究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发挥种质资源在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中的应有作用 ,合理保存与保护中药种质资源。方法 :通过论述中药种质资源概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保存方法、保存目标与原则、保存体系和研究内容与思路 ,阐明种质资源研究的整体脉络 ,分析当前中药种质资源研究中的问题与方向。结果与结论 :种质资源研究是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重要战略 ,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重要瓶劲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