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培养学生既能面向各层次医疗单位的专业需求,又能适应社会对高级检验人才职业化、技术化的培养需要,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从本专业的培养模式、理论课程体系及实验实训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改革创新,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教学做合一、仿真模拟"为教学导向,提出构建"先夯实基础、再拓展综合、后仿真模拟"的"三段渐进式"创新技能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标本采集前准备工作、标本采集和标本采集后处理3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总结这3个环节应注意的事项,确保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失神经支配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影响,寻求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和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实验室完成。选取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失神经支配组、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有神经支配组,每组20只。在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失神经支配组大鼠的脊柱上作一个2cm&;#215;2cm的矩形全层皮肤缺损,切断0.5cm T11~L2神经,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组大鼠只做同样的皮肤缺损.但不阻断神经。对各组大鼠损伤创面进行清洁消毒,并在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创面上应用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3,6,9,12,15d后取创周皮肤和创面内肉芽组织,检测各组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标记指数。 结果:80只SD大鼠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无明显感染,分泌物少,随负压引流作用时间的延长,肉芽组织鲜红,呈细颗粒状;失神经支配组和有神经支配组创面均有感染。②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创面肉芽组织明显增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胞核中可见大量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与失神经支配组和有神经支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失神经支配组。 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明显促进失神经支配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升高,刺激创面的血管生成和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活动期进程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为临床寻找诊疗RA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按RA疾病活动指数(DAS28)分为低、中、高度活动期共60例,其中低度活动期(L组)22例,中度活动期(M组)20例,高度活动期(H组)18例,同时采集同期门诊2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F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PI3K、AKT、mTOR基因 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mTOR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L组、M组、H组中PI3K的mRNA分别为2.04±0.74、4.05±0.46、2.18±0.2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09、0.019).M组高于L组、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31).L组、M组、H组中AKT的mRNA分别为0.46±0.32、0.83±0.42、0.65±0.3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2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17、0.027).L组、M组、H组中mTOR的mRNA分别为0.94±0.12、1.12±0.23、0.94±0.30均高于健康对照0.3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2、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组、M组、H组RA患者PBMC中PI3K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0.44±0.11、0.14±0.02、0.0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5、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组、M组、H组RA患者PBMC中AKT蛋白表达升高,分别为2.51±0.11、18.29±4.52、15.13±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01、0.00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组、H组RA患者PBMC中mTOR蛋白表达升高,分别为31.5±7.52、35.13±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L组(1.25±0.1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RA不同活动组表达有差异,可能与RA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Y染色体17个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及其单倍型在福建畲族人群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AmpFlSTR(@)YfilerT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福建畲族152名无关男性个体血液样本进行17个Y-STR位点的复合扩增,应用ABI PRISM 310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DYS456、DYS389 Ⅰ、DYS390、DYS389Ⅱ、DYS458、DYS19、DYS385a\b、DYS393、DYS391、DYS439、DYS635、DYS392、Y-GATA-H4、DYS437、DYS438、DYS448各位点遗传多样性(gene diversity,GD值)分布在0.419 6~0.944 7之间.17个Y-STR位点共同构成的单倍型150种,其单倍型多样性为0.999 825 7.结论:福建畲族17个Y-STR位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父权鉴定和父系进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遗传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临床输血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对输血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特别是教育部新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首次提出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增设输血检验技术方向,对高职输血医学教育提出了挑战。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于学年学分制,制定"专业+方向""四模块两主干"输血检验技术方向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输血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也拓展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领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失神经支配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影响,寻求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和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实验室完成。选取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失神经支配组、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有神经支配组,每组20只。在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失神经支配组大鼠的脊柱上作一个2cm×2cm的矩形全层皮肤缺损,切断0.5cmT11~L2神经,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组大鼠只做同样的皮肤缺损,但不阻断神经。对各组大鼠损伤创面进行清洁消毒,并在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创面上应用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3,6,9,12,15d后取创周皮肤和创面内肉芽组织,检测各组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标记指数。结果:80只SD大鼠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无明显感染,分泌物少,随负压引流作用时间的延长,肉芽组织鲜红,呈细颗粒状;失神经支配组和有神经支配组创面均有感染。②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创面肉芽组织明显增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胞核中可见大量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与失神经支配组和有神经支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有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有神经支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失神经支配+负压引流组和失神经支配组。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明显促进失神经支配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升高,刺激创面的血管生成和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浆白蛋白、肝酶及胆碱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8例创伤性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综合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对照组同期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治疗后第5天晨空腹静脉血测CRP、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并同日采用日立TB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白蛋白水平、肝酶及胆碱酯酶水平,比较2组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第5天,研究组血清CRP、IL-8、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研究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脓毒症患者早期给予血必净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炎性损伤,增加胆碱酯酶活性及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少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强一陆床实验室科学管理,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陛越显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状况和质控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建立临床实验室质控操作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