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81.
目的比较分析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8例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4例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随访6~24个月,平均12.3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检测评价疗效。结果两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明显差异。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治疗过程较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延长得多。结论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相近,但一期重建较二期重建具备更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2.
目的:系统评价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6项研究,共计1 734例。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Cochrane、Pub Med,收集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5.3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观察组瓜蒌皮注射液在临床症状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舒血宁、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症状有效率比较OR=3.57,95%CI(2.81,4.54),P0.00001,心电图有效率比较RD=0.28,95%CI(0.23,0.33),P0.00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情况比较MD=-1.86,95%CI(-2.24,-1.48),P0.00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情况比较MD=-2.46,95%CI(-3.20,-1.73),P0.00001,且瓜蒌皮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少,使用较安全。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72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意愿及接受针刺治疗情况分为针刺组(221例)与非针刺组(251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控制混杂因素后针刺组与非针刺组各纳入218例。针刺组予针刺大椎、百会、阿是穴及双侧颈夹脊、风池、后溪、申脉等穴,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非针刺组予口服艾瑞昔布片及甲钴胺片,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和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并评定两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PQ评分及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针刺组NPQ评分及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低于非针刺组(P<0.001)。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13/218),非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22/21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综合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