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北京口岸回国人员传染病传播的风险评估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监测回国人员健康水平和在国外传染病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 ̄2004年北京口岸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291023名回国人员传染病监测中发现各类传染病和病原体携带者共10539人,总检出率为3.62%,职业分布中以劳务人员为主,检出率为4.32%;40 ̄50年龄段感染率较高。传染性疾病的构成比,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占58.16%;疟疾占37.91%;其它为乙型肝炎、HIV抗体阳性、肺结核等。非洲回国人员传染病检出率最高,亚洲回国人员次之。〔结论〕从检测结果可见,输入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是存在的。为此,加强对出国人员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出国人员的防病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应加大对回国人员传染病监测的力度和后续管理,把输入性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2.
家兔出血性休克再灌注(S/R)后,放免分析发现血浆内皮素逐渐升高,同失血前比较第6h有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没有改变。磷脂酶A_2阻断剂氯喹、磷酸萘酚喹和抗氧化剂黄芪酮于失血后再灌注前使用可抑制S/R后2h内血浆内皮素增高,后两者可更明显降低S/R后30min的内皮索水平,与失血前比较差异非常好著(P<0.01)。同时,HCO~-_3和碱贮备(SBC)显著降低,上述三种药物治疗显著增加HCO~-_3和SBC的含量,它们在S/R后24h明显高于S/R组的水平(P<0.01)。结果提示,S/R后血浆内皮素上升可能与代谢性酸中毒加重有一定联系。磷脂酶A_2阻断剂和抗氧化剂可能通过早期抑制内皮素的释放,从而减轻24h后代谢性酸中毒程度。  相似文献   
93.
磷脂酶A2激活介导中性粒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磷脂酶A2 (PLA2 )活性的变化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DNA电泳和FACS等方法 ,分析了磷脂酶A2 内外源性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脂多糖 (LPS1μg/ml)和钙离子载体 (A2 31871μmol/L)等PLA2 激动剂分别在共同培养 6h和 12h之内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 ,而PLA2 阻断剂 4 溴苯甲酰溴甲烷 (p BPB 0 .0 1~ 1mmol/L)可明显减弱上述激动剂的促凋亡作用。但另一种PLA2 非特异性抑制剂氯喹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拮抗剂SR2 74 17A则无上述相同的作用。结论 :结果表明PLA2 激活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过程 ,但该过程可能同PLA2 的代谢产物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直接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94.
马金泽  郝秀华 《河北医学》2000,6(3):264-265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突然,出血来势凶猛,大量出血者病死率较高。对静脉曲张出血的病人及时进行系统的监护,是有效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我科自1995年3月至1999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7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监护措施。1临床资料 87例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均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87例中,男72例,女1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2岁。本组中肝炎后肝硬化71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原因不明者8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磷脂酶A2 活性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主要免疫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方法:采用DNA 凝胶电泳、电镜、光镜以及流式细胞分析(FACS)等方法测定了大鼠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脾脏细胞和胸腺细胞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及外源性磷脂酶A2 阻断剂对其的影响。结果:大鼠经小肠前动脉夹闭60分钟、再灌注270 分钟后,上述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凋亡或坏死,DNA电泳出现“梯形”或弥散状“拖尾”。缺血后再灌注前使用磷脂酶A2 阻断剂4 溴苯甲酰乙烷(p BPB)、氯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阻断剂SR27417(5 m g/kg)后,对中性粒细胞的DNA降解、坏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胸腺和脾细胞DNA 降解、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可诱导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脾脏细胞和胸腺细胞细胞凋亡和坏死,在整体实验中阻断磷脂酶A2 活性可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前列腺素 E(PGE)合成于胃肠粘膜,能保护胃肠粘膜,在不同情况下又司导致胃肠粘膜损伤。1975年 Gould 研究了PGE 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大便中 PG 增高。以后 Harris检测了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内 PGE 合成酶的活力。新近有些研究探索了 PGE 升高引起的病理生理症侯,以及激素和柳氮磺胺吡啶阻抑 PGE 合成的环节等,但至今未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肺损伤的机制和白介素-1β及其受体拮抗蛋白(IL-1ra)的作用。方法: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造成I/R损伤模型,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损伤前后和各处理组血液、肺组织灌洗液中IL-1β和IL-1ra水平。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IL-1β和IL-1ra mRNA的表达含量。经光镜和电镜观察肺局部白细胞浸润及组织损伤情况。结果:I/R损伤后6小时血液中IL-1β和IL-1ra有所增加,损伤组IL-1β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而IL-1ra不明显;但损伤组和对照组IL-1ra伤后6小时比伤前自身对照组均明显增加。损伤组肺灌洗液中IL-1β明显增多,而L-1ra不明显。肺组织中IL-1β的mRNA在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而IL-1r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经非特异性磷脂酶A2(PLA2)阻断剂(氯喹和三氯拉嗪)、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阻断剂SR27417A、环氧化酶抑制剂消炎痛以及抗氧化剂愈创木酸等处理后,血清、肺灌洗液和肺组织中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肺内白细胞的聚集和浸润明显减少。结论:IL-1β和IL-1ra可能参与肠I/R介导的急性肺损伤,并且和局部PLA2活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肠缺血/再灌注(FR)损伤对外周血及中枢分泌组织leptin及orexin-A水平的影响,探讨leptin及orexin-A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肠FR损伤模型,设立缺血60min后不同时间的再灌注损伤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清及脂肪组织leptin、血浆及下丘脑orexin-A蛋白水平的变化,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脂肪组织leptin、下丘脑orexin-A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损伤前自身对照相比.缺血60min/再灌注30min组(I60'R30’)血清leptin显著降低,I60’R360'组显著增高。与损伤后假手术组(sham)相比,I60’R360'组血清Leptin水平显著增高。与损伤后sham组相比,I60'R30’、I60'R90’组脂肪lept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I60'R360’组显著增高。与损伤后Sham组相比,I60'R30'、I60'R240’、I60’R360’组脂肪leptin mRNA表达显著增高,I60’R150’组显著降低。各组损伤前、后的血浆及下丘脑orexin-A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损伤后sham组相比,I60’R30’、I60'R90’组下丘脑orexin-A mRNA表达逐步降低,I60’R150’组最低,I60’R240'、I60’R360’组逐步回升但仍低于sham组。结论 Leptin及orexin-A对肠FR损伤的应答具有时间依赖效应,leptin比orcxin-A的应答较迅速,两者可能在急性炎症反应的能量代谢障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应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5-氟尿嘧啶肝动脉栓塞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微球性质的可预测性。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以微球栽药量、粒径、包封率为因变量对明胶浓度(X1)、乳化剂的用量(X2)、乳化转速(X3)3个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拟合所得多元二次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9 5,0.808 6,0.891 5。结论 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0.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是一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和多肽调节因子。在细胞免疫激活中发挥调节作用。IL-1β参与机体造血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机体炎症反应和某些抗肿瘤生理过程,IL—1在局部组织内持续地异常合成,可导致机体发热、炎症反应,某些疾病的病理改变。但体内IL-1β含量甚微,难以测到,给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困难。本研究建立了IL-1β放免分析方法。检测人血清、体液、组织脏器提取液和某些细胞培养液中IL-1β含量。对疾病的诊断、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应用和基础科研工作提供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