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考察西洋参提取物与药用辅料的相容性,为西洋参提取物固体制剂的基本处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40 min,18%A;40~50 min,18%~22%A;50~70 min,22%~28%A;70~100 min,28%~38%A;100~110 min,38%~18%A),检测波长203 nm。以外观性状及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b3,Rd总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影响因素试验考察西洋参提取物与辅料(乳糖、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相容性。结果:西洋参提取物及其辅料混合物在高温和光照条件下性质相对稳定,而在高湿条件下各组样品中指标性成分含量下降。高湿条件下各处方总皂苷含量均明显下降,且性状发生改变。结论:乳糖、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可作为西洋参提取物固体机制的适宜辅料。高湿会影响西洋参提取物制剂的稳定性,需密闭保存,防止吸潮。  相似文献   
52.
中药方剂是应对重大疫情的"军火库".建立重大疫情防治中药方剂应急储备库是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疫病防治经典名方的分类防治应急储备库、疫病防治中药制剂基础研究储备库、疫病防治中药方剂常备药材及饮片储备数据库、疫病防治已有中成药储备数据库等4个子数据库,形成系统完整的重大疫情防治中药方剂应急储备库,实现有"疫"即有可选用对证中药组方,有"疫"即有可使用的制剂,有"疫"即有可调剂组方的药材饮片,有"疫"即有可增产应用的中成药产品,从而健全我国重大疫情应对快速反应机制.长春中医药大学通过阶段性实践与探索,初步证实了重大疫情防治中药方剂应急储备库建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优选川葛胶囊中川芎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川芎进行提取,以提取物重为指标对工艺进行评价。结果:川芎粉碎成粗粉置于CO2超临界提取萃取釜内进行萃取1小时。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0MPa,即得。结论:该法简单可行,提取效果好,能满足于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4.
制备刺五加总苷微乳,优化其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自微乳给药系统对刺五加总苷的吸收特性。以伪三元相图面积大小为考察指标,对油相、质量比(K_(m))、转数、药物浓度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以粒径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外观、形态、粒径等进行考察,以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为指标,测定其在微乳中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刺五加总苷微乳的最优处方为水相20.8%,棕榈酸异丙酯31.2%,大豆磷脂与无水乙醇(K_(m)=1∶1)为48.0%。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呈圆整的球状乳滴,分散均匀,微乳类型为油包水型。室温下,pH为5.19,折光率为1.4165,平均粒径(26.47±0.04)nm,多分散性指数(PDI)0.118±0.03,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389、0.1664 mg·mL^(-1)。初步稳定性研究表明,30 d内溶液澄清透明,不分层,含量基本无变化,稳定性良好。与刺五加总苷相比,制备成微乳后在各肠段的吸收均显著提高,在回肠吸收效果最好,为刺五加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三苦滴丸对正常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犬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70.00 mg/kg)、三苦滴丸高剂量组(65.00 mg/kg)、三苦滴丸中剂量组(32.50 mg/kg)、三苦滴丸低剂量组(16.25 mg/kg)及空白对照组(按体重等体积给生理盐水).应用PowerLab生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正常犬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冠脉血流量(CF)、左心室收缩压(LVSP)及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三苦滴丸可增加正常犬CO及CF,而对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三苦滴丸具有改善正常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确定采用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结合单因素考察法,优选出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最佳提取条件,确定最佳工艺。结果确定CO2-超临界流体最佳提取条件为40℃条件下,维持20Mpa压力2h,并以75%乙醇为夹带剂。结论本实验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可以用于大黄中葸醌类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蜂胶总黄酮滴丸的临床使用剂量及临床适应证型,初步评价蜂胶总黄酮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4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方法,对照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模拟剂;试验1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每次20丸加蜂胶总黄酮滴丸模拟剂,每次10丸;试验2组予以蜂胶总黄酮滴丸,每次30丸。均每天服用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心绞痛综合疗效、心电图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比较,试验1、2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在各项疗效比较中,气虚血瘀证均优于其他2个证型。结论:蜂胶总黄酮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每次30丸,临床适应证型为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降低黄芩提取物吸湿性,从中药固体制剂常用辅料中筛选最佳防潮辅料,并研究辅料掺入提取物的方式对其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向干燥的黄芩提取物中添加不同辅料,进行吸湿动力学和临界相对湿度测试,研究辅料种类、用量和掺入技术对黄芩提取物吸湿性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在16种辅料中黄芩提取物最佳防潮辅料为甘露醇,且甘露醇量越多防潮效果越好,将甘露醇和干燥的黄芩提取物重新溶于水中再浓缩干燥后混合物吸湿性低于二者简单地物理混合后的吸湿性。结论甘露醇能有效的降低黄芩提取物的吸湿性,且甘露醇掺入到黄芩提取物中的方式也会影响其吸湿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优选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方法以丹皮酚为考察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牡丹皮,单因素考察加水倍数对牡丹皮的提取影响;以总黄酮和黄芩苷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煎煮时间、提取次数、加水倍数对水煎煮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处方中的茜草、牡丹皮、黄芩等药材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牡丹皮提取最佳工艺为6倍量水,提取5 h。水煎煮最佳提取工艺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定性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线性范围0.1596~0.9576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为2.47%。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较好,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0.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所著《摄生众妙方》,共11味药。药材基原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一致,其中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各药材均以生品入药,炮制方法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致。药方剂量折合现代为荆芥、羌活、独活、防风、川芎、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各5.60 g,甘草1.87 g。制法用法为加水450 mL,煎至240 mL,温服。古籍中记载荆防败毒散主治瘟毒、疮肿,现代临床主要治疗流行性与传染性疾病、皮肤疾病、五官科疾病。本文明确了荆防败毒散历史沿革、药味基原及炮制方法、处方剂量及用法制法、现代临床应用等内容,以期为其制成中成药的开发与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