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我院免疫室采用美国英明道(Immuno DOT)免疫法检测ENA抗体,效果较好。其方法是将抗原固定在固相膜上,将测定的标本加到反应管内,插入测试条,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最后显色,产生易观察的紫蓝色斑点。在检测实验中我们发现向反应管中滴加反应液时,因反应管较多,用滴管加则费时费力,直接用反应液贮瓶向反应管中倾倒则难以达到适量且易洒出。为此我们利用试剂盒中的反应液贮瓶自制出适合此种检测方法的加液器。此加液器用材简单,操作方便实用,省去了使用滴管的不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毛细管瘤组织中间质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怕、内皮细胞抗原、平滑肌肌动蛋白、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及S-100蛋白5种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间质细胞中可见增殖细胞核怕、S-100蛋白及平滑肌肌动蛋白的阳性表达染色。结果:毛细血管瘤肿瘤并非均为内皮性,间质细胞可参与肿瘤的组织发生及病理演变。  相似文献   
63.
毛细血管瘤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在颌面部不同分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及分布方式。结果表明:增殖期FN呈强阳性连续线状分布,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退化期及退化完成期,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后两者间则无差异性。由此探讨毛细血管瘤细胞外基质成份变化在肿瘤增殖退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和血生络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血生络方组,后两组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IR)模型,和血生络方组给予和血生络方灌胃,各组分别于1d、3d、7d、14d、21d时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0.05),在7d达到高峰,和血生络方组比模型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模型组各时间点Ang-1的表达较正常组增加(P<0.05),14d达到高峰,和血生络方组比模型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和血生络方可能通过增强VEGF、Ang-1的表达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TG)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CIA)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鸡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观察大鼠足爪容积,记录关节炎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三者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免疫组化法观察关节病理变化及检测滑膜组织中MIF表达。结果:给药14d后,治疗组明显抑制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足爪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三者水平。大鼠踝关节病变积分与模型组比较皆明显下降。免疫组化定量分析,TG组MIF表达阳性密度降低最显著。结论:TG治疗大鼠CIA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清、滑膜组织内MIF、TNF-α和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癌细胞中线粒体肌酸激酶(CK-mit)和Ki-67核抗原抗体的表达及在子宫内膜样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子宫内膜样癌和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单纯性增殖及2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殖标本的石蜡切片组织细胞中CK-mit和Ki-67的表达.结果:CK-mit和Ki-67在子宫内膜样癌中均呈高表达.2种抗体表达结果一致.癌组织分化越低,其表达越高.子宫内膜样癌与非典型单纯性增殖差异不显著,癌与单纯性增殖差异非常显著(P<0.01).非典型单纯性增殖与单纯性增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K-mit与Ki-67在子宫内膜样癌中均呈高表达,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高.癌与单纯性增殖差异显著,与非典型单纯性增殖差异无显著性,说明非典型单纯性增殖属于癌前病变.以上结果提示CK-mit和Ki-67在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CK-mit是子宫内膜样癌的标志酶.2种抗体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早期发现、预后判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7.
1 病例资料女,51岁.因月经不规律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水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B超示右卵巢癌伴腹水,收入妇科.查体: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右侧可触及一不规则包块,如孕4个月大小,活动尚可,轻触痛.三合诊触及骶主韧带增粗,弹性尚可.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X线胸透心肺未见病变;HCV、HIV、乙肝五项阴性,血、尿、粪常规均正常;腹水检查:蛋白46.9 g/L,糖6.26 mmol/L,氯108.7 mmol/L,白细胞68.0×109/L,中性粒细胞0.73,淋巴细胞0.05.临床诊断: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淡黄色腹水约1 500 ml,右侧卵巢囊性增大,约12 cm×10 cm大小,表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子宫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左侧附件未见异常.术中冷冻病理报告为良性肿瘤.术后病理报告:肿瘤成分全部为甲状腺组织,由大小不等的滤泡组成,滤泡内含多少不等的胶样物质,免疫组化染色Tg阳性、CEA阴性.术后病理诊断:卵巢甲状腺肿.  相似文献   
68.
多聚甲醛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防止脱片中的应用贺占国,胡雄,邓平非(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理科石家庄050082)回顾性研究中,免疫组化染色多用石蜡切片。有些组织中的抗原经甲醛固定,有机溶剂处理后,抗原决定簇被遮盖,需用蛋白酶消化,但许多组织经消化易脱落,...  相似文献   
69.
CEA,rasP21和PCNA在大肠腺瘤癌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CEA、rasP21和PCNA,通过ABC法对25例大肠腺瘤癌变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CEA和P21在癌变组织中表达类似,但后者更敏感,对乳头型腺瘤癌变组织表达更强。PCNA在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很敏感。在管状型和乳头型腺瘤癌变组织中表达类似,并与癌变组织的异型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血管瘤细胞外基质成分变化在肿瘤增殖退化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在颌面部不同分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及分布方式。结果 增殖期FN呈强阳性连续线状分布,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退化完成期,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后两者间则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