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结合古代及现代文献,建立模拟古法的枳实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为温胆汤经典名方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现代分析技术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分析探讨不同炮制参数对枳实质量的影响。结果建立枳实中柚皮苷、新橙皮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系统适应性试验及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确立枳实炮制工艺参数为以药材量1.4倍水,拌润55 min,120℃炒制7 min。水炙后,枳实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升高。结论柚皮苷、新橙皮苷可用于枳实药材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组方药材枳实模拟古法的炮制方法初步推断为水炙。本研究可为经典名方温胆汤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独活中蛇床子素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Shiseido C18 MG(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49∶51),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 ℃。结果 蛇床子素在0.008 2~0.656 mg·mL-1内呈良好线性,r=1.000 0,平均回收率99.6%(RSD=2%);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在0.003 6~1.536 mg·mL-1内呈良好线性,r=0.999 9,平均回收率99.4%(RSD=2.2%)。结论 通过对22批不同来源独活药材与饮片的含量测定,证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在重庆巫山地区以海拔1 600~1 700 m、向阳、黑土的生长条件下,独活中蛇床子素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23.
阔苞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阔苞菊Pluchea indic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角鲨烯(squalene)、1-羟基-2,3,4,5-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2,3,4,5-tetramethoxyxanthone)、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咖啡酸(eaffeicacid)、间苯三酚(phloroglueinol)、3,5-二羟基苯甲酸(3,5-dihydroxy—benzo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5-羟基香兰醛(5-hydroxy vanill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丁香酸(syringate)、5α,8α-过氧麦角甾-(3,5,8,22E)-6,22-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3,5,8,22E)-ergosta-6,22-dien-3-ol]、腺苷(adenosine)。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其中的小分子酚酸类成分可能具有一定化学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云南藤黄提取物抑制裸鼠大肠癌植性实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5-氟脲嘧啶)、云南藤黄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连续治疗28 d,于末次给药后12 h,剥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yclin E1,c-Met和hnRNPK的表达。结果:云南藤黄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对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12.5%、20.83%和29.1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加,并且随着云南藤黄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云南藤黄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肿瘤组织中cyclin E1,c-Met和hnRNPK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云南藤黄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cyclin E1,c-Met和hnRNPK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增殖。  相似文献   
25.
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hanburyi Hook.f.)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地区,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等地被广泛引种栽培。该植物分泌的干燥树脂被称为藤黄(Gamboge),作为传统的民间用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外用对于痈疽、肿毒、溃疡、湿疮、烫伤和跌打肿痛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藤黄及其活性成分藤黄酸等化合物被发现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藤黄的传统药用历史及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补骨脂ADME及其相关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骨脂是临床常用的补益类中药,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香豆素、黄酮及单萜酚等化合物类型。补骨脂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随着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加,补骨脂的肝、肾毒性及皮肤过敏等毒副作用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归纳总结补骨脂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在机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及排泄(Excretion)过程(ADME),并对其临床不良反应及相关毒性研究进行综述,为补骨脂的科学安全应用提供相关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7.
温胆汤主要组方药材包括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和生姜,主治用于胆寒症。由于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历代温胆汤在药材组成、用药剂量与加水量及炮炙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8.
藤黄属植物有着重要的经济及药用价值,一直以来都作为食品和民间药物被广泛使用,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化学研究也应用于藤黄属植物,其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以其快速、精确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用于藤黄属植物的化学研究。本文根据已发表文献,通过总结LC-MS技术在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定性研究、辅助发现新化合物,以及定量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阐述LC-MS技术在藤黄属植物化学研究中的研究现状,为今后藤黄属植物化学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证明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双语实验建设和拓展实验教学等举措,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寻找作为感冒229E抗原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新化学结构。方法运用分子对接方法在ACD化合物库中发现天然产物金丝桃苷是潜在的新型抑制剂,借助分子模拟的方法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5个金丝桃苷衍生物,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法测试这些化合物与该蛋白酶的结合能力。结果与结论衍生物Ⅱ、Ⅲ、Ⅳ与蛋白酶的结合能力比原天然产物Ⅰ提高了3倍以上,它们的结合构象也明显不同于Ⅰ与SARS病毒3CL蛋白酶的结合构象。这些结合模式的差异为设计选择性更好的感冒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信息。将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有机合成和生物活性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发现和设计感冒229E型病毒3CL蛋白酶新型选择性抑制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