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邢以文  闵春艳  缪刚  许奇 《中国药品标准》2011,12(3):226-229,240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妇炎康胶囊中非法添加诺氟沙星的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扫描法作为预实验,UPLC-MS/MS法进一步确认诺氟沙星。液质条件为色谱柱C18(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40℃,进样体积为5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毛细管电压为3.5 kV,离子源温度为120℃,在正离子条件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扫描。结果:结合红外光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准分子离子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方面信息分析得出妇炎康胶囊中非法添加有诺氟沙星。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妇炎康胶囊中非法添加诺氟沙星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癫痫大鼠的睡眠结构变化及不同睡眠时相特异性痫样放电的发放情况.方法 运用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右侧海马CA3区微量注射Kainic acid(KA)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在海马CA3区的同一位点微量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定期视频实时监控大鼠行为,并在模型建立8周后脑电图机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描记.结果 癫痫组大鼠在麻醉清醒后出现痫样发作,发作约在清醒6h后减弱,1周发作基本终止,但在4周后又逐渐出现自发性发作.8周后PSG描记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癫痫大鼠深慢波睡眠时间由(11.15±0.93)s减少到(6.00±0.98)s(P<0.05),异相睡眠时间由(9.80±0.66)s减少到(2.69±1.00)s(P<0.05),癫痫大鼠睡眠时痫样放电比率比清醒时升高,增加(108.3±42.5)%.结论 癫痫发作能引起睡眠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觉醒次数增加,深慢波睡眠减少,异相睡眠减少,癫痫大鼠在睡眠时痫样放电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3.
陈蓉  郭彬  吴杨  许奇  邢以文 《中国药师》2022,(8):1470-1476
摘要: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西林瓶中17种元素的浸出量。方法:采用4%乙酸溶液作为浸出溶剂,以锗(Ge)、铟(In)、铋(Bi)元素为内标,采用ICP-MS对铅(Pb)、镉(Cd)、砷(As)、汞(Hg)、钴(Co)、镍(Ni)、钒(V)、硒(Se)、锂(Li)、锑(Sb)、钡(Ba)、铬(Cr)、钼(Mo)、铜(Cu)、锡(Sn)、锌(Zn)、铁(Fe)17种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在线添加内标溶液对结果进行实时校正。结果:17种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7 2),精密度、重复性试验RSD分别小于5.37%,8.00%,加样回收率为83.46%~114.53%(n=9)。39批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西林瓶中检出的各金属元素,未超过相关限量要求。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可以同时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西林瓶中多种浸出元素,可为药包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4.
白藜芦醇抗癫痫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白藜芦醇(Res)的抗癫痫效果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癫痫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后,以Res干预10 d,丙戊酸钠(VPA)作为阳性对照,观察Res对颞叶癫痫大鼠的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病理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自发性发作率增加,海马内神经元大量死亡,苔藓纤维出芽(MFS)至颗粒细胞层和内分子层;Res能抑制癫痫大鼠自发性发作,对并海马CA1和CA3a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和抑制MFS(P<0.05).结论 Res具有较强的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光授时信号对脆性 X 智力低下基因型(Fmr1 KO)小鼠睡眠-觉醒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脑立体定位技术埋置脑电和肌电电极,记录和分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Fmr1 KO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变化.结果 Fmr1 KO 小鼠和 WT 小鼠在正常光照(12 h:12 h明暗,即8:00 am开灯,8:00 pm关灯)条件下的觉醒和睡眠均呈现一致的昼夜节律现象,且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光照的同样时间段相比较,9:00 am~11:00 am关灯期间,Fmr1 KO小鼠和WT小鼠的觉醒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在9:00 am~10:00 am变化极显著(P<0.01),但Fmr1 KO小鼠觉醒的增加量明显低于WT小鼠(P<0.05);与正常光照的同样时间段相比较,9:00 am ~11:00 am关灯期间,Fmr1 KO小鼠和 WT小鼠的慢波睡眠(SWS) -觉醒(W)、W-SWS和SWS-快波睡眠( FWS)时相转换量都显著增加(P<0.05),其中在9:00 am~10:00 am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 相比于WT小鼠,Fmr1 KO小鼠的睡眠-觉醒受光信号改变的影响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 VLPO)对结节乳头体核( TMN) 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LPO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 mGluR5 )和TMN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型(GABAARβ1)的表达;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观察微量注射谷氨酸( L-Glu)兴奋VL-PO后对TMN c-Fos表达变化的影响. 结果 mGluR5于VL-PO存在阳性表达,同时GABAA Rβ1于TMN存在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VLPO内微量注射L-Glu后,大鼠的TMN区域c-Fos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结论 存在于VLPO和TMN的mGluR及GABAA R介导VL-PO-TMN的通路调节,VLPO可通过GABAA R抑制TMN神经元活动.  相似文献   
27.
多巴胺D2受体调控睡眠-觉醒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参与觉醒相关的运动、认知和奖赏等行为调控。DA能神经元主要位于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DA受体(receptor,R)包括:D1R、D2 R(D2S和D2L)、D3R、D4R和D5R五种亚型。中枢神经内D1R和D2R数目占绝对优势,D2R对内源性DA的亲和力显著高于D1R。近年来,药理学和基因剔除动物等研究发现:D2R是维持觉醒的重要受体,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8.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编制了灰色关联分析软件,分析了2003—2004年18个月北京市全部24个大气自动监测站所获得的月平均空气污染指数,考察了万寿西宫子站与其它子站周边空气质量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天坛子站与东四子站与万寿西宫子站的时间序列关联度最大,表明城四区的空气质量存在同步特征。同时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与古城周边存在的工业污染源影响城四区空气质量的事实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药用牡荆油中β-丁香烯含量测定的药典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来源牡荆油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学和普适性研究。结果:建立了牡荆油中β-丁香烯GC含量测定的药典方法,获得了不同来源牡荆油中β-丁香烯的含量分布范围。结论:方法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重现性及耐用性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作为药典中牡荆油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促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促觉醒调节中枢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是否具有双向调节的直接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CSF 组)与实验组( TMN + ACSF&VLPO + DiO 组, TMN+DiO&VLPO+ACSF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核团内微量注射、冰冻切片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大鼠VLPO和TMN分别注射细胞膜荧光探针Fast DiO后的TMN和VLPO的荧光信号。结果 TMN+ACSF&VLPO+DiO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 TMN 脑区神经细胞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TMN+DiO&VLPO+ACSF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 VLPO脑区神经细胞也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结论 VLPO与TMN间有双向直接神经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