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164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对从黑种草子中分离得到的黑种草皂苷A进行结构鉴定,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黑种草皂苷A,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用HPLC法测定其在药材中的含量,用Agilent Eclipse XDB-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8∶72);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黑种草皂苷A在0.02012~1.00600 m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4.51%,RSD值为1.46%(n=6)。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控制黑种草子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52.
患者男性,28岁。普查时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陈旧性下壁、前侧壁心梗;③高度顺钟向转位。建议到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做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壁局部非对称性肥厚:提示肥厚性心肌病可能。  相似文献   
53.
越来越多免疫介导的慢性关节炎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y,SPA)等选择效果显著的TNF-α 抑制剂控制病情发展,然而抗TNF-α 治疗却会大大增加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的风险,尤其是潜伏性结核(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再活化。LTBI 感染是宿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尚未发病,无活动性结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细菌学证据的一种特殊状态。因此,选用TNF-α 抑制剂治疗前进行LTBI 的筛查尤为重要,但目前国际上仍没有诊断潜伏性结核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索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分系统,并初步评价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2017年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67例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下深部浸润(距黏膜肌层≥200 μm)的表浅食管鳞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选取P<0.1的自变量建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并对自变量赋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的临界值对267例病例进行风险分组,淋巴结转移率行多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 267例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者中,71例(26.59%)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P=0.015,OR=2.802,95%CI:1.225~6.409)、血管侵犯(P=0.043,OR=3.450,95%CI:1.040~11.445)、淋巴管侵犯(P<0.001,OR=36.985,95%CI:13.699~99.856)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黏膜肌层增生异常不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81,OR=2.005,95%CI:0.918~4.380),但P<0.1。根据上述4个因素建立评分系统,黏膜肌层增生异常赋1分、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赋1分、血管侵犯赋2分、淋巴管侵犯赋5分,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点为评分>2分,将267例病例分为低危组(评分0~1分,n=143)、中危组(评分2~5分,n=79)和高危组(评分6~9分,n=45),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2,P<0.001),且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线性上升趋势(χ2=109.298,P<0.001)。 结论 中度和低度分化、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为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3个因素结合黏膜肌层增生异常构建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个体化指导临床决策,对术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分级诊疗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制度之一,其理念聚焦于"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作者选取一所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对其门诊病人量及构成进行分析,发现大型医院的门诊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生人均接诊量仍在增长;接诊疾病范围广、复杂、重症病人多,但是慢性病、常见病占其接诊病人比例仍较高,且以慢性病为主的专科病人增长率显著高于医院平均值。研究结果提示:分级诊疗的实质落地仍然需要更进一步强有力的约束措施。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探究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构建2型糖尿病并发症预测模型,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测,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筛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2009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性别、年龄、尿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XGBoost模型,进行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测。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XGBoost模型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14项影响因素具有相关关系,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2.85%。结论:模型预测的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ABO血型与HBV、HCV、HIV感染的关系,以便更好预防、控制病毒血液传播。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8月苏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329 653份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原、HCV抗体、HIV抗体的初复检测,ABO血型鉴定采用微板法或试管法。结果:329 653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790份(2.40‰)HBsAg抗原阳性,HBsAg携带率O型(2.58‰)>A型(2.51‰)>B型(2.35‰)>AB型(1.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不同血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B血型HBsAg阳性率1.41‰最低。不同血型间HCV抗体、HI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献血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56‰,高于男性的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血型女性阳性率1.71‰,高于男性献血者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间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地区ABO血型与HBV、HCV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B血型感染HBV的风险低于非AB血型,而A血型女性人群HCV病毒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58.
59.
罗汉果新功效的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颖  董威  王勤  唐慧勤  田辉  覃洪含 《山东医药》2012,52(43):95-97
罗汉果系葫芦科罗汉果属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性凉、味甘、无毒、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之功效。以往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等[1]。近年药理研究显示,罗汉果亦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肝、增强免疫、抗疲劳、耐缺氧、耐高温、抑菌等新功效。现将其新功效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0.
不同海拔和光照对黄芩中7种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光照因素对黄芩中7种黄酮类有效成分量的影响,为黄芩种植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人工种植的24批黄芩样品中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7种成分的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不同海拔、光照环境(阴坡、阳坡)与各成分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同一生长年限,在海拔(550±30)、(650±30)m 2个范围,对黄芩中7种成分的量进行比较,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野黄芩苷、黄芩素、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芹菜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坡和阳坡2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黄芩中7种成分的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生长年限,随海拔的升高,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光照(阴坡、阳坡)不同时,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除汉黄芩苷、黄芩素外,其他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均数阳坡高于阴坡。黄芩人工种植宜选择阳光直接照射的平地或阳坡,同时及海拔偏高有利于提高黄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总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