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肿瘤易感基因101在胃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肿瘤易感基因(TSG)101在多药耐药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TSG101在胃癌细胞SGC7901及其长春新碱(VCR)耐药亚系SGC7901/VCR中的表达。将TSG10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转染细胞TSG101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内阿霉素(ADR)的平均荧光强度。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和对VCR、ADR的药敏性。结果 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与亲本细胞SGC7901相比,TSG101的表达明显增高。SGC7901细胞转染TSG101真核表达载体后其表达较对照细胞明显增高,G1期细胞比例减少而S期比例增加,细胞增殖加快,且对VCR、ADR的敏感性减低,细胞内阿霉素蓄积和潴留减少。结论 TSG10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后其耐药性明显增强,提示TSG101在胃癌多药耐药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胆系肿瘤的疗效,寻找合适的恶性胆系肿瘤化疗方案.方法分别选择健择联合顺铂、吡柔比星联合顺铂对胆系恶性肿瘤进行化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健择联合顺铂实验组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吡柔比星联合顺铂对照组(P〈0.05),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对恶性胆系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健择联合顺铂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寻找合适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化疗方案。方法分别选择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吡柔比星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进行化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健择联合腹腔顺铂实验组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吡柔比星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小鼠非清髓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模型,探讨不同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s infusion DLI)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受者鼠为Balb/c小鼠,供者鼠为C57b l/6小鼠,依据不同DLI将受者鼠随机分为A、B、C、D和E 5组,每组5只。5组均给予预处理,A组预处理后于移植d1给予供者小鼠全脾细胞1.0×107个;B组分别于移植后d1、7、14给予供者小鼠全脾细胞0.3×107个;C组于移植后d1、7给予去除CD8 细胞供者鼠脾细胞0.5×107个;D组于移植后d1、7给予供者鼠全脾细胞0.5×107个,E组为对照组,只作预处理,不作干细胞移植及DLI处理。观察各组嵌合状态、造血恢复情况、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d isease GVHD)。结果:未移植组嵌合率为22.33%,为非特异性粘着,移植组小鼠嵌合率均在80%以上,与未移植组相比差别显著;除C组一只小鼠死亡外其余均存活,并于移植后20天自行恢复造血功能,但C组白细胞计数小于2.0×109/L持续到d16,恢复明显比其余组慢,GVHD评分A、B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73),C、D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3)。结论:建立非清髓小鼠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模型条件适宜,且去除CD8 细胞的DLI移植后GVHD比未去除组要严重,移植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肿瘤骨转移对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共36例,根据有无肿瘤骨转移分为两组,A组合并肿瘤骨转移;B组无肿瘤骨转移。两组均采用泰素帝120mg/m^2联合G-CSF5μg/kg/日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检测采集前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和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量,评价两组在动员效果和采集物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A、B两组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为39.3±14.7%、41.1±12.4%;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16±0.07%、0.17±0.10%。A、B两组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数量分别为3.47±1.16×10^8/kg、4.02±1.31×10^8/kg;CD34+细胞数量分别为2.52±1.43×10^6/kg、2.73±1.87×10^6/kg。经检验A、B两组动员后外周血和采集物的CD34+细胞数量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骨转移作为单因素可能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6.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和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甚至在一些良性疾患中也有应用,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也同样被广泛应用。由于移植过程中的高风险,任何能够增加造血干细胞的回收率和简化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方法都有望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因此本文研究旨在观察提前给予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在白细胞介于1×10^9-2×10^9/L时),是否影响干细胞采集的数量和患者感染、发热的发生率。方法:对7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单双号顺序进入A组和B组。全部患者给予环磷酰胺4 g/m2化疗,分别在白细胞≤1×10^9/L后(A组)和介于1×10^9-2×10^9/L(B组)时,皮下注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5μg/kg。在白细胞回升至2×10^9/L以上时,分2-3次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同时计数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数量。结果:A组采集单个核细胞数量平均为4.34×10^8/kg;B组为3.8×10^8/kg(P〉0.75)。CD34+细胞A组为2.62×10^6/kg;B组为2.97×10^6/kg(P〉0.9)。感染、发热的发生率A组为18/33;B组为8/35(P〈0.01)。结论:提前给予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不会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数量,而发热和感染的发生率却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7.
1982年,Lagios等首次提出了“微浸润乳腺癌”的概念,是指在病理上乳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其浸润最大直径不超过1mm^[1]。尽管这一概念已提出多年,但并未被广泛采用。关于“微浸润”还有很多定义,比如:伴间质浸润的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  相似文献   
28.
基因表达图谱将乳腺癌分为4种亚型:基底亚型、HER2阳性亚型、luminal—A亚型和luminal—B亚型。尽管都表达雌激素受体,也都接受了内分泌治疗,但luminal—B亚型较luminal—A亚型的复发风险明显增加。Luminal—B亚型的典型特点是高表达增殖相关基因,一些可能改善其预后的相关信号通路靶点也在研究中。本文回顾了luminal—B亚型乳腺癌的基因表达特点、病理和临床特征以及目前正在研发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9.
巨噬细胞被认为是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过程的"总指挥",在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胞葬与表型转换并不是两个独立的生物学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胞葬作用机制的受损将影响巨噬细胞表型的转换,导致慢性炎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新《细则》的实施是新时期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是社会发展要求,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新《细则》进行了细化和拓展,更加尊重和考虑了地方积极性及条件,把经营者置于主动地位,用新的监管制度机制搭建工作平台,增强了可操作性,使卫生行政执法更贴近民生,更符合国情。体现了卫生监管从形式上监管向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