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慢性荨麻疹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30例正常体检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及抗甲状腺自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8例(13.8%)血清中存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TGA);7例(12.1%)存在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慢性荨麻疹组的TGA和TM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62和2.695,P<0.01)。但两组的T4、RT3、FT3、TSH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02.
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瘙痒的临床特征。采用瘙痒综合调查问卷对1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分析。84%的患者基本每天出现瘙痒,81%的患者夜间及傍晚出现瘙痒,98%的患者曾用过抗组胺药,瘙痒伴随症状主要有灼热感(44%)、出汗(15%),74%的患者感到烦躁,65%的患者注意力不集中,11%的患者感到压抑。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瘙痒在发作频率、时间、程度、部位、伴随症状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03.
高血压病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病因病机,证候实质,临床治疗及动物实验等方面综述了近七年来高血压病中医药研究概况,并结合高血压的现代认识,简要分析了中医药研究高血压病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遗传性皮肤病包括近1000种不同表型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本领域产生了许多重大突破。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大多数单基因遗传皮肤病的基因缺陷已被探明。 我国皮肤病学家近10年来非常重视遗传性皮肤病的研究工作,现已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在几种疾病的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成人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选取 6 14例成年人不同年龄组的血标本 ,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别进行比较 ,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计数检测 ,得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的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 ,并进行分析。结果 CD4正常值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其正常平均值为 72 6 .99± 2 5 5 .2 1。CD8及CD4/CD8在不同性别及其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CD8计数平均值为 5 39.98± 134 .0 7。CD4/CD8平均值为 1.49± 0 .5 7。结论 上海地区成人CD4淋巴细胞计数较国外低 10 0 /mm3 左右。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平均值的诊断临界值建议可采用 40 0 /mm3 。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中药 (XQ 930 2 )对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测定XQ 930 2治疗 2 1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 ,并与仅进行对症治疗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经XQ 930 2治疗后 ,4 2 9%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 >5 1% ,为显效 ;33 3%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升高 11%~ 5 0 % ,为有效 ,总有效率为 76 2 % ;CD4细胞计数上升 <10 %为无效 ,无效率为 2 3 8%。 5 2 4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下降≥ 1log ,呈显效 ;38 1%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无变化或下降 <1log ,为有效 ;仅 9 5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上升 ,为无效。所有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改善。对照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呈稳定及上升状态 ,临床症状均未获改善 ,呈无效。结论 XQ 930 2对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以及病毒载量下降有效 ,且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观察针箭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及循环、局部血管紧张紊Ⅱ浓度的影响,探讨针箭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8—10/1999—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选择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针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及模型组每组8只,分别以11.35,4.54和2.27g/kg的针箭颗粒混悬液(由鬼针草、鬼箭羽、玄参、泽泻等组成,委托江阴天江制药厂生产)、40mg/kg的卡托普利混悬液及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为2mL,1次/d。另取Wistar&;#183;Kyoto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以2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各组大鼠均给药8周。治疗8周后应用尾容积法以HX-Ⅱ型小动物血压测量器测量各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应用放免法测定反应各组大鼠肾脏损害指标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及循环和局部血管紧张紊Ⅱ浓度,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高剂量组、模型组各有1只大鼠因感染死亡,模型组另有1只因灌胃意外死亡,进入结果分析针箭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8,8,8,6和6只。①给药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各组血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大鼠(q=4.12~5.96,P&;lt;0.01),给药后针箭颗粒各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血压较给药前均明显下降(t=2.46~3.40,P&;lt;0.05或P&;lt;0.01)。②给药前各组高血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均高于正常组(q=2.19~7.30,P&;lt;0.01~0.05)。给药后针箭颗粒各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的β2-微球蛋白均显著低于模型组(q=5.60~7.10,P&;lt;0.01),针箭颗粒各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③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紊Ⅱ浓度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q=4.86,P&;lt;0.01),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肾脏血管紧张紊Ⅱ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q=5.63,5.98,P&;lt;0.01)。④尿微量白蛋白变化与收缩压及肾脏血管紧张紊Ⅱ成明显正相关(r=0.434,0.501,P&;lt;0.05),与循环血管紧张紊Ⅱ无相关性(r=0.102,P&;gt;0.05);尿β2-微球蛋白与收缩压及循环血管紧张素Ⅱ、肾脏血管紧张紊Ⅱ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0.542,0.210,0.674.P&;lt;0.01~0.05)。结论:针箭颗粒在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同时,可降低反映早期肾脏损害的指标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含量,同时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局部肾紊血管紧张紊系统的活性,提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早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08.
患者,男性,60岁.因腹胀进行性加重1个月入院.一年前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及水肿.曾确诊为周围神经炎,此次发病时肌无力加重,并累及双上肢.近1年性欲减退.体格检查:慢性消耗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低.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腹水征阳性.双下肢皮肤粗糙、僵硬、色素沉着、轻度凹陷性水肿,四肢肌肉萎缩,肌力Ⅳ级,双膝腱反射减弱,双下肢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109.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1].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对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的影响.方法 应用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对云南省和上海地区193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中潜伏性结核发生率达30.6%.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90×106/L,显著低于HIV合并潜伏性结核组的484×106/L(t=6.665,P<0.01).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106/L、200×106~500×106/L、<200×106/L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活动性结核组和潜伏性结核组构成比依次为1∶16.2、1∶1.3、5.6∶1.79例T-SPOT.TB阳性的病例中,共有20例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其中14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200×106/L,5例为200×106/L~500×106/L,1例>500×106/L.59例潜伏性结核患者中,5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L.结论 我国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潜伏性结核发生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严重受损,随着CD4ˉ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HIV患者合并的潜伏性结核更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当CD4+T淋巴细胞<200×106/L时,对T-SPOT.TB检测结果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