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3 毫秒
91.
目的研究绿藻基根硬毛藻Chaetomorpha basiretorsa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结构特殊的化合物供活性筛选。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反相HPLC以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IR、1D和2D NMR等方法鉴定结构;通过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在人肿瘤KB、Bel-7402、PC-3M、KeTr3和MCF-7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并测试对犬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基根硬毛藻中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化合物和2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11,15-trimethyl-3-methylene-hexadecan-1,2-diol(Ⅰ)、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n-1,3-diol(Ⅱ)、phytol(Ⅲ)、phytenal(Ⅳ)、甘油-1-软脂酸酯(Ⅴ)和十六烷-3-烯酸(Ⅵ)。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为新天然产物。细胞毒活性测试中,化合物Ⅰ对KB细胞、KeTr3细胞和MCF-7细胞具有一定毒性,IC50分别为3.42、2.38、1.78μg/mL。化合物Ⅰ、Ⅲ、Ⅵ对犬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显示一定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中因首诊诊断未明确而采用症状查因诊断患者的症状类型及其住院率和病死率,探讨采用症状查因诊断对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7726例首诊诊断未明确而采用症状查因诊断的急诊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726例采用症状查因诊断的患者占同期急诊患者的5·3%,占同期急诊留观和急诊抢救患者的17·5%。居前3位的症状分别是腹痛、发热和头痛。(2)17726例患者经急诊治疗痊愈出院16960例,需进一步住院治疗者693例,住院率为3·9%。需要住院患者中临床症状居前3位的分别是昏迷(26·7%)、抽搐(18·2%)、气促(16·0%)。经急诊抢救无效死亡73例,急诊病死率为0·4%,病死率居前3位的症状分别为昏迷(18·2%)、抽搐(0·92%)、胸痛(0·90%)。结论(1)在采用症状查因诊断的急诊患者中,腹痛查因、发热查因、头痛查因最常见。(2)采用症状查因诊断的患者出院率高于诊断明确者,但住院率和病死率与诊断明确者无差别。  相似文献   
93.
金银花药材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建立金银花药材指纹图谱分析法,研究不同产地金银花的质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中国药典委员会推荐“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构建金银花药材对照指纹图谱。结果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在对照指纹图谱中确定了5个共有峰。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药材的指纹图谱,该方法重现性好,用于金银花的质量评价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4.
柳全文  李桂华  刘珂  张婷  范晓  郭红艳 《中草药》2006,37(10):1462-1465
目的研究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urceo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反相HPLC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多管藻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2′,3,3′-四溴-4,4′,5,5′-四羟基二苯甲烷()、2,2′,3-三溴-3′,4,4′,5-四羟基-6′-乙氧甲基二苯甲烷()、双-(2,3-二溴-4,5-二羟卞基)-醚()、3-溴-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5-甲氧甲基苯二酚()、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醇()、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甲醚()、3-溴-4-羟基苯甲酸()、2-溴-4,5-二羟基苯甲醛()、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醛()、3-溴-4,5-二羟基苯甲醛()。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海藻中发现。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考察克班宁血液和关节微透析探针的体内外回收率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正微透析法和反微透析法,分别考察克班宁灌流速率、质量浓度对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探讨正、反微透析法的回收率之间的关系;将血液和关节探针分别植入大鼠颈静脉和关节腔,考察探针在大鼠体内10 h反向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克班宁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外正向和反向微透析的回收率随着灌流速率(1.0,1.5,2.0,2.5,3.0 μL·min-1)的增大而降低;与克班宁质量浓度(4,8,16,40 μg·mL-1)无关,正向回收率与反向回收率基本一致,说明可以用反微透析法的回收率代替正微透析法的回收率对药物实际浓度进行校正;克班宁血液和关节探针在大鼠体内10 h反向回收率保持相对稳定,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内反向回收率分别为(65.57±1.11)%和(32.7±0.94)%。结论:建立的克班宁血液和关节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克班宁大鼠血液和关节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7.
乳腺导管的X线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的X线解剖形态,进一步提高对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作者回顾254例369支乳腺导管造影资料.结果乳腺导管的X线解剖形态大致可分为4型,即全支型、多支型、少支型和单支型.以多支型和少支型最为多见,而全支型及单支型较为少见.结论了解乳腺导管的X线解剖形态对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与患者家属面对面问卷调查,患者痊愈后深度访谈,获得相关资料。结果 3例重症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伴有基础性慢性疾病,不吸烟,病程类似,以上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继而进展为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生化指标升高,病毒侵犯到肺部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生化指标进一步下降,并有白细胞计数下降。经治疗3例患者均痊愈。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病情进展迅速,感染模式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发现和探索。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普萘洛尔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4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氯氮平片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随机、开放、2周期交叉的空腹生物等效性试验,其中15人早晚服用氯氮平片100 mg,另外9人服用氯氮平片+普萘洛尔,每周期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血样采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样中氯氮平的浓度,使用WinNonlin 7.0软件计算参比制剂组氯氮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用氯氮平相比,合并使用普萘洛尔后,氯氮平的平均AUC0-12Cmin,ssCav,ss均显著增高(P=0.043,P=0.017和P=0.042);合用普萘洛尔组的氯氮平Cmax,ss均值也较单用氯氮平组高[(854.11±286.47) ng·mL-1 vs.(671.14±160.98) ng·mL-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用普萘洛尔组氯氮平的平均t1/2显著长于单用氯氮平组(P=0.001)。结论:合并使用普萘洛尔可显著增加氯氮平的系统暴露量,在临床上需注意普萘洛尔对氯氮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海洋无脊椎动物提取物免疫调节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从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对山东青岛及其附近海域常见的21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粗提物进行了免疫调节活性测定。方法:测定了它们的乙醇提取物以及不同极性部位对T、B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在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中用T细胞丝裂原ConA(伴刀豆蛋白A)和B细胞丝裂原IPS(脂多糖)分别刺激T、B细胞增殖,以DNA合成前体^3H-TdR(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T、B淋巴细胞的增殖强度。结果:海洋无脊椎动物对T、B淋巴细胞具有ConA或IPS协同刺激作用或者抑制作用,其中10种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6种呈现小剂量增殖、大剂量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结论:海洋无脊椎动物粗提物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这些数据为从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寻找天然药物活性前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