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出血患者予以同样的内科治疗,分为2组:A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 h开始康复训练;B组为普通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 d且头颅CT提示脑出血处于吸收期开始康复训练。观察在康复过程中再次脑出血、心脏功能恶化、窒息、骨折发生率,评价康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和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结果 2组患者再出血、心功能恶化、窒息、骨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康复前、第7天和第14天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和3个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A组优于B组。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且能改善30 d后的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12.
吴忠琴  苏建芬  干书汉 《贵州医药》2008,32(11):1023-1024
产前诊断已在国外成为胎儿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形防治的常规检查项目。目前,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卫生问题,及时而准确的产前诊断是有效防止出生缺陷的唯一技术手段。常规的超声检查仅能发现明显的胎儿形态结构异常,使用胎儿标本则能进一步扩大产前诊断的范畴,如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代谢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素A2(TXA2)是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和血管收缩剂,与其作用相反的前列环素(PGI2)是体内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生理状况下,血小板合成少量的TXA2,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PGI2保持动态平衡。研究显示,维持TXA2和PGI2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调节血管壁舒缩、血小板聚集及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的重要因素。病理条件下,TXA2和PGI2平衡失调是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苏建  许蕴  王晓丽  史敦云 《中国校医》2005,19(5):489-490
目的 了解深圳市婴儿微量元素营养状况,为婴儿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486名足月出生42 d的健康婴儿胎发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男婴胎发中各种微量元素水平均略高于女婴,但差异无显著意义;486名受检婴儿中有21.6%铅含量偏高,锰、锌、铜、铁、镁、钙含量偏低比例分别是39.5%、31.7%、29.6%、24.9%、3.5%、0.4%,铅高组婴儿缺乏铜、锌、锰、铁、钙的比例及铜/锌比值升高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深圳地区孕产妇应注意减少铅接触以减低婴儿的铅蓄积,并加强婴儿铜、锌、铁、锰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超引导下羊膜腔内灌注复方氨基酸溶液的方法治疗3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观察组),同时采用母体静脉给药的方法,治疗7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对照组).了解羊膜腔内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并对两组治疗结局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30例孕妇共实施灌注治疗65次,其中62次为1次穿刺完成灌注,占95.38%,有3次为2次穿刺完成灌注,占4.62%;灌注术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胎膜早破、穿刺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孕妇经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后比较,其子宫底高度(t=6.86,P<0.01)、胎儿双顶径(t=7.23,P<0.01)、胎儿腹围(t=5.58,P<0.05)、胎儿股骨长度(t=3.47,P<0.05)增长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t=4.31,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直接有效地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对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胎儿生长受限危重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药物开发过程中,设计活性高、选择性强、药理作用确切、毒副作用小、应用广泛的新药不但是新药开发人员追求的目标,也是临床用药的发展需要.随着人们寻找新药途径由天然活性产物到化学合成新的化合物再到对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变化,人们把寻找新药的目光逐渐转向对已知拥有确切疗效化合物的再次开发,尤其是药物的代谢产物可能存在生物活性这一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共识和认可,药物代谢产物研究作为新药开发的一种途径正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携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PE38基因及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重组载体,并研究其在体外对AFP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构建重组免疫毒素表达质粒pAFP-PE38,通过转染细胞观察其作用,RT-PCR法测定PE38 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各组细胞转染质粒pAFP-PE38后仅AFP阳性的HepG2细胞表达PE38 mRNA,且形态发生改变,生长显著受抑(P〈0.01),48 h和72 h抑制率分别为27.2%、58.3%,而AFP阴性的PC-3和HeLa细胞未受明显影响。结论:PE3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实现HCC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和高效性,有望成为肝细胞癌靶向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19.
20.
乙肝表面抗原-CD40L胞外段融合蛋白的设计和生物活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CD40L胞外段融合蛋白设计的合理性。方法:应用Gene Constructionkit2.5、DNAStar软件和WWW.expasy.org网站提供的分析方案分析重组体的开放读框以及融合蛋白的柔性、亲水性、抗原性、表位等性质,并作了二级结构模拟分析。结果:重组体CMV启动子下游有完整的目的基因ORF,融合蛋白二级结构水平未出现新的抗原性及表位,亲水性无改变,Linker部位抗原性低,呈中性且柔性高,不影响两端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及融合蛋白空间构象。结论:重组体设计合理,融合蛋白很大可能保留了乙肝表面抗原和CD40L胞外段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