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81.
目的满足淋巴水肿患者康复需求,促进淋巴水肿专科护理发展。方法建立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制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护理专科门诊、综合消肿治疗、院内外会诊、疑难病例国际远程会诊、淋巴水肿治疗师临床培训及"互联网+健康教育"等工作。结果综合消肿治疗量、院内会诊量、护理门诊量等不断增加,中心建立1年后患者满意度从97.2%上升至99.1%。结论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的建立,提升了淋巴水肿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推动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82.
谢周涛  胡进 《海峡药学》2016,(1):184-186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4年10月30日0~24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结果768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24.74%,联合用药比例为11.05%;在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为88.95%,二联使用为11.05%,无三联使用;在全院各科室中,以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为82.86%,其次为 ICU和消化内科,分别为62.50%、28.26%;外科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34.32%)明显高于内科(17.72%);全院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73.15%。用药频率( DDDs)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喹诺酮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略低于全国平均使用率,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较高,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3.
李美君  黄霄云  高扬  胡进  胡旻雷  徐紫燕  刘品 《浙江医学》2021,43(3):326-327,336
目的比较腕管综合征(CTS)人群和正常人群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至7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确诊的CTS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新入院工作的医生、护士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用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表面电极延长(P<0.01);而对照组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1);而两组用表面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用表面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异常率为7.5%,低于用针电极的异常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面电极与针电极结合使用可以提高早期CTS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4.
周旭游  罗满  曲娟  胡进 《浙江医学》2022,44(5):488-492
目的分析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的BPPV患者275例,其中原发性BPPV组209例,继发性BPPV组6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析继发性BPPV的影响因素。将继发性BPPV分为有残余头晕亚组和无残余头晕亚组,比较两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继发性BPPV组复位前时间长于原发性BPPV组[(8.68±5.45)d比(6.86±3.56)d],残余头晕发生率高于原发性BPPV组(77.3%比23.9%),首次复位成功率低于原发性BPPV组(51.5%比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残余头晕和首次复位成功率是继发性BPPV的影响因素(P<0.05)。无残余头晕亚组的首次复位成功率高于有残余头晕亚组(86.7%比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BPPV残余头晕症状的发生率高且首次复位成功率低,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53例宫颈癌手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1∶2配对将未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5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口社会学、术前及术后生活行为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术前/术后长时间站立或坐立等身体保持同一姿势、术后上班、术后日常生活活动(以家务活或农活为主)是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夫妇同住及夫妇+子女同住、术前日常劳动强度大、术前规律运动、术后运动频次高是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该病越来越多见,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同型光胱氨酸(Hcy)血症已被证实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VitB12、叶酸与Hcy密切相关。本文探讨SAE与血浆Hcy、VitB12、叶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胡进  傅伟达  尤克  陆霞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694-169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继发性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BPPV并行耳石复位术成功复位的196名患者,根据BPPV的病因,将患者分为继发性BPPV组(73例)和原发性BPPV组(123例),比较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复位前病程、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DHI分数。 结果 性别、复位前病程和年龄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更高(65.75% vs.49.59%,P<0.05),继发性BPPV组比原发性BPPV组有更长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1.54±4.15) d vs.(9.21±4.54) d,P<0.05],且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DHI分数更高(18.44±6.67 vs.14.79±6.00,P<0.05)。 结论 继发性BPPV组较原发性BPPV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且DHI分数更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更重视继发性BPPV患者的治疗,尽早干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BPPV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92例脑梗死患者中,分为二组,高尿酸血症(以下简称HUA)92例,作为观察组。100例正常尿酸水平者(简称NUA)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糖、血脂(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入院当天的NIHSS值及Barthel指数,相同药物治疗30d的NIHSS值及Barthel指数,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HUA组治疗30d后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变化较NUA组不明显,临床评价有效率较后者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闭塞(ICAO)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总结29例颈部CTA提示单侧I-CA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29例单侧ICAO的患者中无症状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同侧脑梗死22例.22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肢体感觉障碍、言语不清、智能减退、症状性癫痫.29例单侧ICAO的患者中右侧颈内动脉闭塞16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21例,颅内段闭塞8例.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脑梗死发生在皮层梗死3例、前分水岭梗死2例、后分水岭梗死2例、内分水岭梗死3例,基底节梗死2例、混合型梗死10例.结论 单侧ICAO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脑梗死发生在同侧,以混合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