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50篇
  免费   1566篇
  国内免费   767篇
医药卫生   28883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719篇
  2022年   670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748篇
  2018年   720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659篇
  2014年   1557篇
  2013年   1317篇
  2012年   1516篇
  2011年   1455篇
  2010年   1426篇
  2009年   1523篇
  2008年   1320篇
  2007年   1310篇
  2006年   1094篇
  2005年   1083篇
  2004年   1018篇
  2003年   865篇
  2002年   723篇
  2001年   649篇
  2000年   718篇
  1999年   624篇
  1998年   588篇
  1997年   583篇
  1996年   639篇
  1995年   471篇
  1994年   415篇
  1993年   292篇
  1992年   324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12.
13.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联合眼针及体针治疗,对照组联合巴氯芬口服。2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呃逆伴随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有效,能减少患者呃逆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改善睡眠、进食、焦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瑞替普酶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65例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将对象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治疗后60 min、90 min、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SVR、LVEDF、LVESV、cTnI、NT-porBN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瑞替普酶治疗ICU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最新研究显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调控肿瘤形成,血管通透性,血糖稳态,脂代谢,细胞分化,能量平衡,伤口愈合,炎症和氧化还原过程,并对血管生成有调节作用。本文就ANGPTL4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使ANGPTL4成为一种进行肿瘤诊断及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并为ANGPTL4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更多思路。总之,该综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ANGPTL4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治疗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率较高,该病症在甲状腺疾病中属于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但复发率较高[1],且滤泡上皮从弥漫性增生发展为局限性退行性变及局灶性增生风险较高,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存在癌变可能,主要因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所致[2]。医学研究表明,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发生甲状腺癌变的概率在17%左右[3]。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永志 《医学文选》2006,25(3):523-525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SOM与咽鼓管功能不全、变态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SOM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则易导致鼓膜萎缩、鼓室硬化、慢性中耳炎、脂瘤胆、胆固醇肉芽肿等。下面对SOM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4岁。因反复出现双膝肿痛,左膝关节活动障碍3年入院。11年前确诊为血友病A。体检:贫血貌,双膝关节肿胀畸形,以左膝为著,有压痛,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17 m in 25 s,“APTT”延长,凝血因子Ⅷ活性降低。MR I检查:左膝关节囊滑膜增厚(图1),关节腔内见多发结节状T2W I高信号(图2)、T1W I低信号灶(图3),左股骨、胫异常信号灶,左股骨下段近骨骺处骨小梁不连续,关节囊未见明显液体聚积。MR I诊断:左膝关节血友病性关节病。讨论: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第Ⅷ因子缺乏)、血友病B(第…  相似文献   
20.
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0.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的4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股骨干及髋关节大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L组腰麻用药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5mg,容量为2.5ml;B组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剂量及容量同L组。术中必要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术中监测BP、HR、SpO2、RR的变化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肌松效果及达到最大肌松效果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两组均无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0.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骨科下肢手术安全有效,效果与0.75%布比卡因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