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成华 《中外医疗》2010,29(6):60-60
目的探讨结石复发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是否安全有效。方法72例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病人,比较2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输血例数、一期结石清除率、PCNL次数、术后住院天数、总费用方面2组是否有差别。结果2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PCNL次数、术后住院天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开放取石术后行经皮肾镜取石,在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较无手术史者增高。  相似文献   
22.
CT在诊断鼻及鼻窦炎性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鼻及鼻窦炎性疾患的诊断率,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保证。方法搜集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和鼻窦炎性病变患者50例,行CT轴位扫描15例,CT冠状位扫描35例,将鼻腔及鼻窦病变进行分析。结果鼻腔的CT检查,尤其是冠状位CT薄描,能直观地显示鼻及鼻窦的解剖关系及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中上鼻道息肉与各鼻窦炎关系密切,鼻息肉与黏膜肿胀均表现软组织影,除非鼻息肉呈结节状,否则单从CT影像上难以区别。结论中上鼻道息肉是各鼻窦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冠状位CT扫描是在鼻窦疾患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多柔比星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CON,n=10),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扩张型心肌病组(DCM,n=10),多柔比星2.0 mg.kg-1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8周;(3)扩张型心肌病 罗格列酮组(DCM RSG,n=10),罗格列酮3.0 mg.kg-1.d-1灌胃治疗,共12周。第15周检测心肌相关炎症因子浓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检测心功能。结果:DCM组与CON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 dp/dtm ax,-dp/dtm ax,TAOC显著降低(P<0.05)。心肌中TNF-,αIL-1,βIL-6,MDA及胶原容积百分数(CVF)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后LVEF,TAOC有所改善(P<0.05),TNF-,αIL-1,βIL-6,MDA,CVF有所降低(P<0.05)。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100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接受针对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死亡率、预防反应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患者死亡率、恶化复发率的降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肝内胆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残留率、结石石复发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率和结石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创伤小,残石率低,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比较胆肠吻合术与T管引流术辅治肝内胆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肝内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结石残留率、并发症、结石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结石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与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在结石残留率、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的结石复发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27.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导引下超早期细孔钻颅引流术和开颅术2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12年8月在我院分别接受CT导引下血肿细孔钻颅引流尿激酶溶解术67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64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出血量在102012年8月在我院分别接受CT导引下血肿细孔钻颅引流尿激酶溶解术67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64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出血量在10160ml),对2组的年龄、出血量、死亡率、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植物状态进行比较。结果:2组年龄、脑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死亡率、植物状态有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CT导引下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开颅术。  相似文献   
28.
摘要目的:观察化瘀涤痰方(HYDTF)对硬膜下m肿模型大鼠脑组织SOD、MDA及血清PGI:、TXA:含量的影响,探讨HYDTF对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似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天丹活络胶囊,0.54g/kg)、HYDTF高剂量组(生药56.62g/k)、中剂量组(生药28.26s/k)、低剂量组(生药14.13∥kg).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注入白体血液于硬膜下腔建立大鼠硬膜下m肿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d后,取脑、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1.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SOD、MDA及血清PGI2、TXA:含蜒。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组织SOD含量上升、MDA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连续给药干预后,各给药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水平上升,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与似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GI2水平下降、TXA,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HYDTF各给药剂量组PGI2含量上升、TXA2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指标变化不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HYDTF对硬膜下血肿模型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捌节PGI2、TXA2、SOD、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9.
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大多心功能较差,对麻醉的耐受性低,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对心脏疾病患者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至关重要。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镇静药物,麻醉诱导具有起效迅速、恢复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呼吸抑制轻微等优点,已先后批准用于程序性镇静及全身麻醉。目前,瑞马唑仑在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样本量较小,但其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二尖瓣钳夹术等心脏手术中被发现可维持患者术中循环稳定性且不良反应较少。瑞马唑仑具有较高有效性及较好安全性,有望成为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的候选镇静新药。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索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差异,及其在二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胸痛中心的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和104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浆D 二聚体含量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鉴别意义。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 二聚体含量在该人群中对主动脉夹层有鉴别意义(P<0.05)。 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