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目的研究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FC方案和环磷酰胺联合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CHOP方案)治疗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FC方案组与CHOP方案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34.8%和18.2%(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7.0%和54.5%(P〈0.05)。两组方案对WBC、PLT的抑制程度以及副反应方面,两组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C方案诱导治疗成人CLL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CHOP方案.其中总有效率两组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案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C方案可以作为成人CLL患者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2.
目的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DCE-MRI)评价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质核),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无症状患者32例,因图像不符合动态模型分析要求而剔除者5例,因层面匹配欠佳而剔除者2例,最终完成入选患者25例。所有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5~20mg/d)强化治疗2年,并于筛查时以及治疗3、12、24个月均行颈动脉DCE-MRI检查。测量并分析调脂治疗过程中颈动脉外膜灌流参数血浆容积百分比(Vp值)和血管外膜传输常数(Ktrans值)的变化。结果治疗3、12、24个月Vp值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0.05、0.07±0.04、0.06±0.05 vs 0.12±0.06,P0.05)。治疗3个月,Vp值降低了25.0%,下降幅度较大;治疗24个月内,Vp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与基线水平比较,治疗24个月的Ktrans值轻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能够早期评价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大肝癌经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缩小后,行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再行TAC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大肝癌首先采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行TACE治疗,肿瘤明显缩小后,行肝癌切除术,术后4~6周视患者康复情况,再行一次预防性TACE治疗。结果追踪随访5年,63例大肝癌患者中1年生存者54例,3年生存者36例,5年生存者17例;其生存率分别为85.7%、57.1%、26.9%。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大出血、胆漏、急性肝昏迷、肝衰竭发生。结论围手术期TACE联合手术切除综合疗法治疗大肝癌,避免了切除过多正常肝组织,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手术危险性及肿瘤残留率,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临床效果满意,是临床治疗大肝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脂核、出血、钙化显示能力,以利于诊断及优化序列。方法使用3.0T MRI扫描仪对35例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统计TOF、T1W、T2W、PDW及CE-T1W对斑块成分-脂核、出血、钙化显示的阳性及阴性例数,随后统计5序列显示斑块成分的阳性例数及阴性例数,并以此为标准,计算各序列显示斑块各种成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结果共发现74个斑块,其中68个斑块纳入分析,57个斑块中存在脂核,出血斑块30个,43个斑块有钙化。对于脂核的显示,以CE-T1W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0.9%和0.944。对于出血的显示以T1W最佳,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2.1%和0.911。而TOF显示钙化能力最强,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2%和0.936。结论对于脂核的显示,以CE-T1W显示最佳,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T1W与TOF对于判断斑块内出血的存在,与标准有极好的一致性。而TOF能够准确判断斑块表面钙化及较小钙化的存在。TOF、T1W和CE-TIW序列组合能够很好地判断斑块脂核、出血及钙化。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剥脱手术(CEA)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25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个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了CEA。术前1周以内,对所有患者预手术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及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OB-CEMR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DSA及OB-CEMRI图像上评价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情况、最大狭窄程度、斑块累及范围,并将DSA、OB-CEMRI图像与CEA术后斑块病理切片图像进行对照,分别分析DSA和OB-CEMRI在显示上述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DSA(κ=0.807)和OB-CEMRI(κ=0.812)在判断颈动脉最大狭窄部位方面与病理图像均有较好的一致性。DSA诊断斑块破溃的敏感性为40.0%、特异性为66.7%,而OB-CEMRI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3.3%。在评价颈动脉管腔最大狭窄度方面,虽然DSA与OB-CEMRI无显著差异([77.33±3.79)%vs(76.02±3.95)%,P=0.648],但与病理图像比较,OB-CEMRI低估了管腔狭窄程度(P=0.008)。OB-CEMRI所显示的斑块累及范围18.96±4.96 mm更接近于病理(18.13±4.57 mm,P=0.506),明显大于DSA所显示的范围(14.80±3.78 mm,P=0.004)。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OB-CEMRI可以较客观地评价粥样硬化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腔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斑块累及范围,但在评价管腔最大狭窄程度方面不如DSA准确,如果能在CEA术前联合使用OB-CEMRI和DSA对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检查,可为手术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66.
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病机制的不断明晰及新药的开发应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新的突破,然而随着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也随之增多,影响疗效,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规范临床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危害,提高疗效则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镇痛泵缓解前列腺摘除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实验组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72h。采用镇痛泵;对照组未使用镇痛泵。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具有镇痛效果好。膀胱痉挛次数少,出血少,冲洗时间短,肛门排气快,出院时间缩短等优点。结论 使用镇痛泵者术后痛苦少,不良反应少,恢复快,住院费用降低,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8.
王庆军 《光明中医》2016,(11):1609-1611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泄泻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15例),穴位贴敷组(15例)和隔药灸脐联合穴位贴敷组(15例),治疗1个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法在治愈、无效及总有效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独隔药灸脐法、穴位贴敷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与穴位贴敷联合运用在改善慢性泄泻患者临床症状上优于各自单独使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9.
寿光市自2004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总体上有了质的提升,内部结构布局基本合理,各项卫生设施基本完善.但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2010年的日常卫生监督中,由原来的单纯监督改变为监督与指导并重的方式,加强现场指导和现场卫生知识讲解.为了解转变监督方式对餐饮业卫生状况的影响效果,仅就餐具的消毒效果方面,2009年6月(转变监督方式前)和2010年8月(转变监督方式后),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检测对比.  相似文献   
70.
小活络丸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活络丸具有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为临床常用祛风除湿中成药之一.为了探索小活络丸的治病机理,确保临床合理用药,近年来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小活络丸的药理学、临床应用、毒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