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本次隐翅虫皮炎爆发的调查,总结爆发的原因,研究防控措施,为有效防范隐翅虫皮炎爆发提供经验。方法通过以班级为单位逐个调查发病情况,对患者询问及学院门诊部发病情况登记资料等综合整理分析;查看学院周边环境,对露天灯光排球场,现场调查确定虫源。结果师生在2011年6月12~26日十余天内集中发生隐翅虫皮炎,患者289例。其中80%的患者夜晚在露天灯光排球场观看或参加过排球比赛,自觉或不自觉的拍打过侵袭的小虫,几小时后或2日内出现皮炎症状。结论气候与环境对隐翅虫皮炎的爆发有一定影响,重要的是加强对隐翅虫的生活习性、毒液知识的了解。这是防范隐翅虫皮炎爆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徐长松  肖峰  尚进  蒋苏莉  姚茂元  潘琼 《重庆医学》2011,40(25):2567-2568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的脑梗死二级预防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该院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75 mg口服,1次/天)进行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A组(n=91)单用氯吡格雷;B组(n=53)予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洛赛克10 mg,2次/天).对其临床资料及发病...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高校知识分子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分析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该校参加2011年健康体检的教工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将体检资料及问卷结果记录入档,对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9.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TG)、精神压力是高校知识分子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加强高校知识分子高血压一级预防,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避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潘琼 《护理研究》2012,26(11):1027-1028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为1.67%~3.60%[1].手术治疗是彻底根除的主要手段[2],选择合适的药物、恰当的手法进行术后创面护理,可巩固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复发[3].本研究通过3种换药方法对肛瘘术后刨面愈合的临床观察,肯定了红油膏纱布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显著疗效.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因社会、工作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现代社会人群中咽喉疾病越来越多,特别是教师行业的人群中尤为突出,为缓解咽喉不适人群的痛苦,特研究保健食品润喉梅,为人们日常咽喉保健服务。方法采用乌梅作为初始原料,提取金银花、甘草、连翘等药食两用中药的有效成分浸泡乌梅,并用正交试验筛选浸泡液中各组分的用量以及喷洒乌梅所用薄荷脑的浓度,以处理后乌梅的口感和外观为评价指标,对乌梅进一步深加工,制备成具备食用和保健功能的润喉梅。结论乌梅以加8倍量的水煎煮30min后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煎煮30min口感最佳,乌梅以煎煮后自然晾干水分软硬度为佳,以A2B3C1D2为乌梅的最佳浸泡液,薄荷脑以浓度6%为宜。  相似文献   
56.
潘琼  小君 《健康》2011,(11):22-23
健康美丽的肌肤,每个女性都渴望拥有,判断肌肤的好与坏也有一套标准。简单来说,可以称之为4S标准:Smooth——平滑,Shining——光泽,Soft——柔润,Sexy——美感。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好皮肤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是单方面的。现在,你也来测试看看,你的肌肤是否够健康够美丽吧!  相似文献   
57.
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是动物腺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它是LH分泌细胞受下丘脑脉冲式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刺激后合成分泌的~[1],在动物的性腺发生发育和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潘琼  任凯  崇殿龙  张智瑞  周灿  刘浩  赵素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29-1131,1135
目的:观察糖酵解抑制剂3-溴丙酮酸对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溴丙酮酸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3-溴丙酮酸(0、50、100、200 μmol/L)对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ATP检测试剂盒分析细胞内AT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3-溴丙酮酸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P<0.01),作用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422.9、143.9、85.0 μmol/L。3-溴丙酮酸可诱导Bel7402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50、100、200 μmol/L 3-溴丙酮酸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TP水平检测结果表明,3-溴丙酮酸可明显降低Bel7402细胞内的ATP水平(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溴丙酮酸可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并上调凋亡诱导蛋白Bax的表达。结论:3-溴丙酮酸具有诱导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引起细胞内ATP降低、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抑制剂AZD3965通过抑制肿瘤细胞MCT1对胃癌细胞BCG-82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ZD3965(0、20、40、80 μmol/L)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胃癌细胞BCG-823在不同浓度AZD3965(0、20、40、80 μmol/L)处理后细胞形态的改变。集落克隆形成实验观察AZD3965对胃癌细胞BCG-823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AZD3965对胃癌细胞BCG-823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ZD3965作用下MCT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经AZD3965作用后BCG-823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且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AZD3965对人胃癌细胞BCG-823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AZD3965(20、40、80 μmol/L)处理胃癌细胞后,相较空白对照组(0 μmol/L AZD3965)胃癌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发生皱缩破裂,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集落克隆形成实验表明AZD3965对胃癌细胞BCG-823有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20、40、80 μmol/L AZD3965处理BCG-823细胞24 h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3.33±4.13)%、(22.53±2.97)%和(36.63±5.23)%,与空白对照组(0 μmol/L AZD3965)相比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ZD3965可以下调BCG-823细胞中MCT1、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结论:AZD3965可通过抑制MCT1活性,并且激活Bax和抑制Bcl-2,从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FG)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TIDC和血清中TSFG水平,分析TSFG、TIDC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TIDC明显降低(P=0.000);MHC-Ⅱ阳性树突状细胞(DC)(%)明显降低(P=0.000);CD54阳性DC(%)明显降低(P=0.000)。与非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05)。与临床TNM分期为Ⅰ或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或Ⅳ期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05)。与肌层浸润≤1/2的患者相比,肌层浸润>1/2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05)。与中、高分化的患者相比,低分化患者组织中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05)。结论:TIDC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多为不成熟的调节性DC细胞。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或Ⅳ期、淋巴结发生转移、肌层浸润>1/2的患者血清中TSFG水平明显升高,而肿瘤组织中TIDC明显降低。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TSFG和肿瘤组织中TIDC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