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基因探针芯片数据进行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为深入了解LDH的免疫相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语言及相关安装包程序对LDH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通过CIBERSORT反卷法对22类免疫细胞在LDH的含量及比例进行分析;利用COREMINE数据库对显著富集的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及核心靶基因进行中药预测。结果:LDH相关的蛋白网络互作(PPI)核心靶基因涉及PLP1、CD86、NRCAM、FCGR1A、MPO、KIF1A等15个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与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途径密切相关。LDH免疫细胞的浸润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与正常组存在差异。免疫细胞间相关性分析显示,γδ T细胞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呈正相关关系,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关系。COREMINE预测显示,三七、人参、生地黄、枸杞与LDH相关免疫途径及核心靶基因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与LDH的免疫浸润关系密切,LDH相关的差异基因涉及多种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筛选...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银屑病关键差异基因的免疫浸润机制及分析预测相关作用中药。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对银屑病基因探针芯片数据进行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运用R 语言及 相关安装包程序对银屑病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基因通路富集分析(KEGG);通过CIBERSORT 反卷 法对22 类免疫细胞在银屑病的含量及比例进行分析;利用COREMINE 数据库对明显富集的免疫相关的生物学 过程及核心靶基因进行中药预测。结果银屑病相关的蛋白网络互作关键靶基因涉及KIF2C、BUB1、BUB1B 等14 个靶基因,涉及中性粒细胞活化、淋巴细胞迁移、白细胞趋化性等多种免疫相关途径,与自身免疫、炎 症、心肌代谢通路密切相关。CIBERSORT 反卷积法对银屑病的免疫相关性分析中,调节性T 细胞、活化的树 突状细胞与活化的CD4+记忆性T 细胞呈正相关,而活化的树突状细胞与静息肥大细胞、巨噬细胞M2 呈负相 关。在总体样本中,与正常皮肤组织组相比,银屑病皮损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静息的 CD4+记忆T 细胞明显增高,而静息肥大细胞则明显减少,而在配对样本中记忆B 细胞在银屑病组织中呈现上 升趋势,而调节性T 细胞呈下降趋势。免疫相关性分析中,调节性T 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与活化的CD4+ 记忆性T 细胞呈正相关,而活化的树突状细胞与静息肥大细胞、巨噬细胞M2 呈负相关。通过COREMINE 预 测发现,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人参、黄芪、防己与银屑病相关免疫浸润的关系最密切,且多归为肺经,功效 多与清热补虚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CD4+记忆T 细胞、调节性T 细胞与银屑病关系密切, 银屑病相关的差异基因涉及多种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筛选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人参、黄芪、防己 等中药可能为其潜在的分子药物来源。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9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腹腔及静脉化疗,先予5-Fu+DDP腹腔灌注化疗,继予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14d为1周期,完成4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9例均可评价疗效。可测量病灶:CR3例(7.7%),PR17例(43.6%),NC11例(28.2%),PD8例(20.5%),客观有效率(CR+PR)51,3%(20/39)。26例腹水疗效:CR7例(26.9%),PR12例(46.2%),NC4例(15.4%),PD3例(11.5%),有效率(CR+PR)73.1%(19/2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中位生存期8.3个月,1年生存率35.9%。39例Ⅲ/Ⅳ度毒副反应中自细胞减少4例(10.3%),恶心、呕吐2例(5.1%),口腔黏膜炎1例(2.6%)。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手段,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估分化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40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及非直肠癌的15例受试者(对照组)的DCE-MRI检查资料.由2名医师采用盲法阅片,应用Toffs模型后处理得到感兴趣区(ROI)的微循环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体积百分数(Ve)及增强的曲线下面积(iAU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分析DCE-MRI各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析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将患者组的DCE-MRI参数结果与术后病理分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组的Ktrans值、Kep值、Ve值、iAUC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直肠癌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流出型.参数Ktrans、iAUC的ROC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为医师1:0.987、0.975;医师2:0.990、0.978.2名医师测量各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91、0.988、0.972、0.984,观测结果有良好一致性.40例直肠癌中,病灶Ktrans值、iAUC值与病理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医师1:0.393、0.594;医师2:0.443、0.659(均P<0.05).结论 DCE-MRI能反映直肠癌的微循环差异,其参数指标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对直肠癌的术前评估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5.
钱俐  茅国新  李梅  沈浮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2):1218-1219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对化疗耐受性下降。寻找适合老年患者,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能耐受的联合化疗方案十分迫切。吉西他滨(gemcitabine)是治疗晚期NSCLC的新型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小,与铂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晚期NSCLC目前受到推崇。本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4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旨在于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PT-11)在晚期胃癌二线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全组25例晚期胃癌患者使用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或顺铂(DDP)二线化疗。具体方案为:CPT-11150mg/m2静滴,d1;LV200mg/m2静滴,d1-2;5-FU400mg/m2静推d1-2;600mg/m2持续静滴22h,d1-2,或CPT-11150mg/m2静滴,d1;DDP40mg/m2静滴,d1,均以14天为1个周期。3个周期(6周)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8例,进展(PD)11例,总有效率为24%,疾病控制率5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3.8个月,中位生存期7.5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和恶心呕吐,Ⅲ/Ⅳ度发生率分别为40%﹑32%、4%和16%。结论:以CPT-11为主的联合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且可控制。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骨关节炎(O A)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丹参成分,筛选丹参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DisGeNET、Drug bank、OMIM、TTD、Gene Cards、GAD、HPO、PharmGKB、Uniprot疾病数据库中OA相关靶点;检索GEO数据库,多基因芯片联合分析,筛选OA差异表达基因.构建丹参活性成分、丹参作用靶点及OA相关靶点间的相互关系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丹参治疗OA关键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丹参治疗OA的作用机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成分与靶点的结合作用.结果 共筛选出57个丹参活性成分,382个O A差异表达基因和68个丹参活性成分与O A共同靶点.结论 丹参治疗O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丹参与OA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8.
磁共振成像可无创显示关节软骨,对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生化及力学方面的早期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关节软骨的磁共振T_2弛豫时间值与软骨的含水量、胶原结构、生物力学因素有关,T_2弛豫时间图成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之一,通过测量软骨磁共振脉冲序列不同回波时间像的信号强度变化得到T_2值。作为评估关节软骨早期病变的敏感影像参数之一,T_2伪彩图及其T_2值可用于评价软骨形态学和功能学,有助于了解骨关节炎、软骨老化和运动后的生理及病理变化,并可用于评估软骨病变早期诊断及修复评估。该文就T_2弛豫时间图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基于M R T2 WI的影像组学方法对直肠癌接受新辅助治疗(nCRT)后病理完全反应(pC R)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手术切除的99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金花清感颗粒中与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蛋白结合活性较好的有效化合物,并对其干预COVID-19的机制进行预测。方法 本研究利用TCMSP数据库及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金花清感颗粒中与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对接活性较高的的活性化合物,并获取其对应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靶标的蛋白网络互作,运用数据包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金花清感颗粒共筛选有效活性化合物276种,涉及靶标基因325个。“药物-活性化合物-靶标”网络图中筛选出关键化合物11个,高通量分子对接筛选得到与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结合活性较好的8个化合物,其靶基因的PPI网络主要涉及AKTI、HSP90AA1、RELA等核心靶蛋白。KEGG富集分析获得94条相关通路,主要包括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丙型肝炎、麻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病毒相关通路以及IL-17通路、TNF通路、AGE-RAGE等途径。结论 金花清感颗粒中3-甲氧基光甘草定、粗毛甘草素C、甘草查尔酮B等活性成分与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酶结合活性较强,并且通过多种生物学途径及通路发挥干预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