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王进  李智慧  沈浮  陆建平 《放射学实践》2019,34(11):1251-1254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T2WI影像组学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3T磁共振高分辨T2WI的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病理T分期结果将T1和T2期患者归为未突破肌层组,T3和T4期患者归为突破肌层组。在高分辨T2WI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ROI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之后采用LASSO算法进行降维选择出对病理T分期有价值的特征。将所选样本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进行机器学习,构建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模型,得到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及95%置信区间。结果:纳入病例共154例,男92例,女62例,平均年龄(56.5±10.2)岁,其中T1期26例,T2期41例,T3期76例,T4期11例。训练集106例(未突破肌层组46例,突破肌层组60例),验证集48例(未突破肌层组21例,突破肌层组27例)。LASSO算法筛选出5个与T分期相关特征。得到SVM模型验证集的AUC、95%CI、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30、0.583~0.848、73.1%、66.7%。结论:基于高分辨T2WI的影像组学SVM模型可以判断直肠癌病灶是否突破固有肌层,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顾术东  刘艳  刘凡  邵棋  沈浮  茅国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96-98,101
目的 比较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9例,分为两组,其中35例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XELOX组: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3周为1个周期),34例接受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XP组: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3周为1个周期.结果 6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XELOX组与X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6%和41.2%(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分别为71.4%和67.6%(P> 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9个月和5.1个月(P> 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1个月和9.0个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XELOX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高于XP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XELOX组的发生率均低于XP组,其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XELOX组患者耐受性更好.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9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和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果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组与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2%和43.5%(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3.1%和69.6%(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7个月和5.4个月(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3个月和9.2个月(P〉0.05).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培他滨组毒副反应中关节肌肉酸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要低于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组(P〈0.05).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当,毒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34.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与左右二级肝管起始部之间的胆管癌,亦称Klatskin瘤.肝脏MRI及MRCP检查是目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42例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8例同时进行过MRI及MRCP检查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胆管癌按其大体病理特点基本可分为管壁浸润型、肿块型及腔内生长型3个类型,根据其术前影像学表现和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按Bismuth-Corlette进行术前和术后分型.术前术后分型一致者35例,分型诊断符合率为89.7% (35/39).同时术中及术后发现肝实质受侵犯19例(术前MRI检查发现16例),灵敏度为84.2%;血管受侵犯10例(术前MRI检查发现12例),灵敏度为83.3%;肝门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术前MRI检查发现4例),灵敏度为66.7%.MRI多技术多序列的联合应用,有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肿瘤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基于MRI高分辨率T2加权图像的影像组学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因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接受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后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80例患者资料,男60例、女20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为(56.2±9.9)岁。患者行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前接受3.0 T MRI检查,在高分辨率T2加权图像上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再采用PCA法进行特征值降维,使用降维后的特征与病理完全缓解(pCR)标签建立logistic回归分类器模型,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进行机器学习,分别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MRI高分辨率T2加权图像共提取到1 409个影像组学特征,PCA法重新组合并选取了前5个最能代表整个影像组学特征矩阵的新特征,分别能代表整个影像组学特征矩阵中9.926 016 67×10-1、4.854 545 00×10-3、2.509 013 91×10-3、2.489 032 30×10-5、7.372 984 50×10-6的信息。Logistic回归分类器模型交叉验证测试集的平均AUC为0.761(95% CI:0.694~0.828),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40.0%,准确度为79.0%。结论 基于MRI高分辨率T2加权影像组学PCA法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的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氟脲嘧啶和顺铂方案(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28例晚期胃癌采用DCF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入1 h,d1,DDP 25 mg/m2静脉滴入,d1-3,5-Fu 400 mg/m2静脉推注,d1-2,1 200mg/m2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44 h,至少化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28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4例,总有效率(RR)为57.14%,中位缓解期为6.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1年生存率为46.3%;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大部分为Ⅰ~Ⅱ度,耐受良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6例.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氟脲嘧啶和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使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人外周血 ,通过对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3(c AMP responsive elem ent binding protein 3,CREB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进行检测 ,研究 CREB3基因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 CREB3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以及邻近的内含子区域 ,使用 PCR扩增和 DNA测序方法 ,分别在 2 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96名正常人外周血进行测序 ,比较其可能存在的差异 ,确定该基因是否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结果 在正常人的外周血中只出现一个高频 SNP,位于 CREB3基因启动子区 ;该 SNP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也呈高频性。在 2 4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 ,发现 CREB3基因启动子区有 6种新突变 ,突变位于基因起始密码上游 - 732~ - 70 2碱基的区域。这 6种突变分别在7例肝癌病人的癌组织中出现 (2 9.2 % ,7/ 2 4 ) ,2 4例癌旁组织中均没有这些突变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0 2 ,0 .0 1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基因探针芯片数据进行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为深入了解LDH的免疫相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语言及相关安装包程序对LDH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通过CIBERSORT反卷法对22类免疫细胞在LDH的含量及比例进行分析;利用COREMINE数据库对显著富集的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及核心靶基因进行中药预测。结果:LDH相关的蛋白网络互作(PPI)核心靶基因涉及PLP1、CD86、NRCAM、FCGR1A、MPO、KIF1A等15个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与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炎症相关途径密切相关。LDH免疫细胞的浸润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与正常组存在差异。免疫细胞间相关性分析显示,γδ T细胞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呈正相关关系,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关系。COREMINE预测显示,三七、人参、生地黄、枸杞与LDH相关免疫途径及核心靶基因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与LDH的免疫浸润关系密切,LDH相关的差异基因涉及多种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