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5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的常见病。我们应用尼龙线圈套结扎治疗器治疗消化道息肉18例(21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6~ 72岁,食管息肉2例,胃息肉10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结肠息肉5例。病例均经内镜检查证实并经病理活检排除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c-myc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Lipofect脂质体转染法将DNA质粒分别转染至肿瘤细胞、猴肾COS-7细胞和NIH3T3细胞,孵育48 h后,分别检测其报告基因萤虫素酶活性.结果载有hTERT 800 bp启动子的质粒TERTLuc(800)在肿瘤细胞HepG2中活性显著增强,比对照质粒pXP高11.7倍,而在正常细胞3T3中未见表达.外源性转录因子c-myc可显著上调hTERT启动子的表达,其激活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人工突变c-myc结合位点明显降低hTERT启动子的活性,下调作用达46%;外源性c-myc对其结合位点突变的hTERT启动子无明显上调作用.结论 c-myc可直接激活hTERT启动子的表达,是调节端粒酶活性的重要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73.
内镜超声无水酒精注射腹腔神经丛治疗上腹部癌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 (EU 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酒精对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癌痛病例记录疼痛分数并随访 ,用纵轴式彩色 EUS显示腹主动脉第一分支 ,在其两侧注射无水酒精。结果  10例胰腺癌 ,1例胆囊癌 ,1例胃癌。全部病例均有转移征象。注射前疼痛分数 (0 ~ 10分级 )为 :胰腺癌 6 .7± 0 .3、胆囊癌 5 .9、胃癌 6 .0 ;注射后 12周为胰腺癌 1.2 ± 1.0、胆囊癌 1.3、胃癌 1.5。并发症 :8例注射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6例出现腹泻 ,3例出现注射部位轻微渗血 ,用镜身压迫止血。全部病例无感染及穿孔发生。结论  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注射能够安全有效缓解腹腔内癌痛。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髓内钉与传统钢板螺丝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分组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行放射学检查评估并对比评估结果。结果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踝关节背屈以及胫骨对线明显优于钢板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髓内钉组仅发生畸形愈合、成角的患者与钢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对比于传统钢板螺丝内固定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术后愈合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5例均有呕血/黑便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征象,并经内镜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1岁~76岁,平均50.6岁,肝炎后肝硬变21例,酒精性肝硬变3例,血吸虫性肝硬变1例,肝功能Child分级:B级15例,C级10例.应用GIF-XQ30型纤维内镜,注射针为NM-14型注射针,硬化剂为德国产1%乙氧硬化醇.1.2方法对肝硬变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者,紧急抢救后,只要患者神智清楚,血压稳定,能与医生配合者即可进行内镜硬化剂治疗.在行内镜硬化剂治疗前,先给予奥曲肽0.1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设计抽线式胰管金属支架,以利于取出胰管结石.方法 收集3例确诊胰管结石并胰管远端狭窄,且ERCP取石失败者,应用十二指肠镜在主胰管置入抽线式金属支架,24 ~ 48 h后再次ERCP取石.结果 3例患者主胰管结石直径1 ~ 1.5 cm,造影显示胰管远端狭窄.先置入抽线式胰管金属支架,24 ~ 48 h后金属支架完全膨胀,插入气囊顺利取出全部结石,再将金属支架抽成丝样经活检孔取出.术后无出血、嵌顿、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胰管内置入抽线式金属支架取石,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增加了胰管取石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7.
患者女,61岁,20年前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年前症状复发行胆囊切除,左肝叶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4个月前胆总管结石症状反复,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发现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从瘘口取结石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周后腹痛消失,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但此后不能进食,反复呕吐,并反复出现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SME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主要病灶与次要病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19年4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30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宏观形态、位置、直径、有无溃疡、表面有无发红、组织病理学类型和浸润深度等情况,分析SMEGC与单发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主次病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早期胃癌患者中,25例(8.2%)为SMEGC,280例(91.8%)为单发早期胃癌;SMEGC患者年龄 60岁的比例(76.0%,19/25)高于单发早期胃癌(52.9%,148/280);肿瘤直径≤2.00 cm的比例(68.0%,17/25)高于单发早期胃癌(46.1%,129/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肿瘤宏观形态、位置、有无溃疡、表面有无发红、组织病理学类型、浸润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MEGC主要病灶直径明显大于次要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主次病灶的肿瘤宏观形态、位置、有无溃疡、表面有无发红、组织病理学类型和浸润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MEGC的预测危险因素是60岁以上的患者、直径不超过2.00 cm的肿瘤,主次病灶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包含这些因素的早期胃癌患者应该进行更仔细的内镜检查,注意主次病灶间的相关性,提高SMEGC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一种新技术,我们近年来采用ESD治疗胃黏膜病变4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系疾病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胰管疾病,也称治疗性ERCP,已经成为胆管特别是胆总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在Oddi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基础上取出胆总管内结石,治疗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Sphincter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