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4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医药卫生   410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120例患者予培哚普利4mg,po.qd,治疗32wk,观察EH患者的降压疗效,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患者LVH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舒张早期流速峰值增加、A/E明显下降。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均明显下降,舒张功能改善。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BP,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检测苯中毒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苯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含4265条信号转导基因的cDNA芯片检测7例苯中毒患者和7例无苯接触的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观察其在基因表达谱上的差异。进行了基因表达谱聚类分析。结果在4265条基因中,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176条。至少在六张芯片结果中有显著性表达上调的基因35个,主要包括有PTPRC、STAT4、IFITM1等。至少在5张芯片结果中有显著性表达下调的基因45个,主要包括有ARHB、PPP3CB、CDC37等。结论微矩阵基因芯片在检测苯中毒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改变时.具有快速、高通量、高灵敏度等特点.细胞信号转导的障碍在苯中毒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患儿脑脊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7例有HIE病因患儿随机分为苯巴比妥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HIE发病情况,所有患儿均于生后10~12h间采集脑脊液标本,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脑脊液中SOD、MDA含量。结果预防组HIE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中、重型HIE发病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预防组脑脊液SOD活性与MDA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苯巴比妥对HIE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体温筛选寒热体鼠自然模型的可靠性及对子代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大鼠肛温将其分为"寒体""热体"组,测定血糖、尿儿茶酚胺含量,雌雄鼠交配,检测子代肛温、血糖、尿儿茶酚胺、胰岛素及丙二醛含量.结果:热体鼠血糖、尿儿茶酚胺含量均高于寒体鼠,热体组子代肛温、尿儿茶酚胺、血糖及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寒体组.结论:体温筛选寒热体鼠自然模型可靠,寒热体鼠体温、血糖呈遗传态势,热体鼠氧化过激反应显著.  相似文献   
95.
医院内G-杆菌产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G-杆菌的产酶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01~12住院病人分离的对三代头孢菌素至少有一种耐药的易产酶G-杆菌,采用传统K-B法进行药物监测,并使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法检测细菌产酶情况。结果所监测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94.0%、100%,大肠埃希菌AmpC的检出率为3.0%;易产诱导酶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粘质沙雷菌、奇异变形杆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47.0%、86.0%、80.0%、100%、40.0%。其中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AmpC酶的检出率为29.0%、14.0%、13.0%;鲍曼不动杆菌AmpC的检出率为33.0%;另外有7.0%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3.0%的大肠埃希菌产SSBL。亚胺培南是治疗严重易产酶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G-杆菌存在严重耐药,要正确区分细菌产酶机制,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正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状态下,I型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GTPCH I)mRNA在2型糖尿病及硫辛酸干预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 组),2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21只),其中10只给予硫辛酸50?mg/kg腹腔注射,作为硫辛酸干预组(LA组),其余11只作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所有大鼠饲养16周后均处死测定其主动脉舒张功能,并用半定量RT PCR检测主动脉GTPCH I mRNA表达。结果:T2DM组和LA组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VR)明显减弱,而LA组较T2DM组有明显改善(P<0.05)。主动脉GTPCH I mRNA的表达在T2DM组下降70.28%,LA组下降26.8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大鼠离体主动脉EDVR减弱时,主动脉GTPCH I mRNA表达显著下降。硫辛酸可改善EDVR,此作用可能与改善GTPCH I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
大学生对突发灾害的认知及应变能力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提高安全意识,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减少伤亡.高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口密集区,火灾、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解不同地区大学生对突发灾害的认知和应变能力,为高校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进行了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98.
毕鸿雁  杨秋萍  田风  尹维珍 《广东医学》2006,27(9):1350-1352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代谢紊乱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及相应指标。方法对12例NGT(对照组)、22例IGT、33例DM0及20例DM1-5进行OGTT试验,并测定0,1,2 h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及C肽敏感指数(ISI)、胰岛素及C肽抵抗数(IR)、胰岛素及C肽Homa-B细胞功能指数(HBCI)、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与血糖曲线下面积比。结果胰岛素、C肽水平仅餐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状态下IGT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最高,NGT组次之。IGT,DM0,DM1-5胰岛素、C肽的高峰均后移至餐后2 h。NGT,IGT,DM0,DM1-5随糖代谢紊乱的加重,胰岛素及C肽的水平递减,峰值减低;TC,TG,LDL及UR水平递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与血糖曲线下面积比,随糖代谢紊乱的加重而递减,且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胰岛肽、C肽β细胞功能指数(HBCI)、胰岛素、C肽敏感指数(ISI),也随糖代谢紊乱的加重而递减,但除胰岛素功能指数(HBCI,P=0.009)外,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胰岛素、C肽抵抗指数(IR):在NGT组最低(2.74±1.78、0.78±1.22),DM0组最高,各组比较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样显示:从NTG到IGT,DM0,DM1-5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减低;在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在IGT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紫外线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GFR和磷酸化EGFR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VEGF的水平。结果:紫外线照射后15min可以检测到磷酸化EGFR的表达,30min时达最高峰,2~8h降至基础水平。在整个过程中EGFR的表达量不变。(EGFR \ )MEF细胞组VEGF分泌明显高于(EGFR /-)MEF和(EGFR-/-)MEF细胞组,(EGFR-/-)MEF细胞组中波紫外线对VEGF分泌促进作用不明显。PD153035,可明显抑制VEGF分泌,1!m有抑制作用,5!m抑制作用增强。结论:EGFR是UVB诱导VEGF分泌信号途径中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100.
阿尔茨海默病IL-6和CD+4T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由多个原因引起并涉及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研究表明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了A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D+4 T细胞的理化性质及其在AD中的变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