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199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十四、心俞部位:在第五胸椎棘状突起与第六胸椎棘状突起之间,外方约二指横径部(从吉田氏)。取穴法:正坐取之。取本穴先定第五胸椎棘状突起,当督脉经之神道穴之两旁,强压之心部有痠麻感。主治症:主治心脏疾患,胃出血、呕血,食道狭窄、癰疽、癫痫。刺灸:鍼三分,灸三壮。聚英云“铜人鍼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明堂灸三壮,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又曰:还死豈可忘针。”甲乙经曰:“针入三分,留七呼,禁灸。”三才图会、入门禁针灸。解剖:当第五、六胸椎横突起间。肌肉:僧帽肌、菱形肌,荐骨脊柱肌。血管:肩胛背动脉,肋间动脉,横颈动脉下枝。神经: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後胸廓神经,胸椎神经後枝。  相似文献   
12.
足少阴肾经之脉,起於小趾之下,斜向足心,出舟状骨突起之下,循内踝之後入跟骨中,上腨内,更上腘之内廉、股之内後廉,贯脊会於长强,属肾络膀胱。其直经由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自肺出络心注胸中。一、湧泉部位:在足蹠之中央稍前方,第一蹠骨前端外方隆起部稍後外部,屈五趾时呈陷凹处。取穴法:按:在母趾侧肌,小趾侧肌,中央部筋簇之中央陷中。挨穴怯曰:“自足小趾外侧引线斜向然谷穴,穴在其正中点足心陷凹处”。和语抄曰:“屈足心趾向内捲其陷凹处是穴也”。  相似文献   
13.
自党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以后,在医药卫生界掀起了“到农村去”的热潮,不但医务人員纷紛組織巡回医疗队到了农村,大量的常用成药也分批下乡了。这些常用成药,对于治疗常見病、多发病,不但經济、簡便、有效,而且应用范围也較广。只要掌握成药的药性、功能、适应症和服法,病人可以自己选用。本刊为了更好的发揮这些下乡成药的作用,特从本期起陆續介紹各种成药的药方来源、組成、药性功能和辨証应用的基本知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十环跳部位:在大转子之前方屈股横纹处。取穴法: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於屈股时之横纹处,强压之下肢有(?)麻感。主治症: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中风,腰部,大腿部、膝部之肌炎及神经痉(?),脚气,水肿病,风疹等。刺灸:针八分至一寸,灸三壮至五十壮。(入门曰“针一寸灸五十壮”大成曰“针八分灸五十壮”说约曰“针一寸灸五壮”聚英曰“铜人灸五十壮,素注三壮,针一寸留三呼,灸三壮”。指微:“已刺不可挫恐伤针”)。解剖:肌肉:长股鞘肌,臀大、中肌前缘。血管:上臀动脉,股动脉之分枝。神经:上臀神经,下臀神经,荐骨神经后枝。备考:十四经曰“在髀枢中”(千金、说约同)山崎氏曰“在转子部,大转子之前上部即在臀大肌之附着部”辰井氏曰  相似文献   
15.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之脉,起於食指桡侧爪甲根部之商阳穴,上行手背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通过长伸拇肌腱与短伸拇肌腱之间,经前膊桡侧,至时關节外侧,由此稍曲向上膊之后侧上行,更出上膊外面再上行,通过肩峰突起之外端,(巨骨前廉)锁骨之外后侧,至第一胸椎,由此经锁骨上窩络肺,通横膈膜而属於大肠经脉。其支由前颈部经颈、颊、挟口左右脉络交叉终於鼻翼之外侧。‘一商阳部位:在食指桡侧爪甲根部,去爪甲一分处。取穴法:在爪甲发生根部取之。主治症:脑充血,齿痛,喘息,面疔,扁桃腺炎,耳鸣,肋膜炎,急性热病时瀉血。刺灸:鍼一分,灸三壮。(甲乙经曰“刺入一分留一呼”)解剖:肉肌:属於固有食指伸肌与固有食指屈肌之间。血管:掌侧指动脉頭静脉之分枝。神经:  相似文献   
16.
足少阳胆经起於目外眥(瞳子髎),沿顳颥部前上缘上行,至耳后,循后颈部抵肩出而入缺盆。其支者自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外眥之后。又其支者别外眥下大迎,合手少阳抵於(?)(目下)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厭之中(环跳)。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历渊腋、辄筋)循胸过季肋(自京门至居髎等穴),下合於髀厭之中,更循大腿外侧,出膝关节外侧,沿腓骨下行,(入大腿行於胃经与膀胱之间)至绝骨(腿骨下端少肌肉处)之端(外踝)出其前,前进於足背入第四趾外侧爪甲根部。其支者别附上(临泣、地五会)入於大趾之间,循大趾岐骨之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  相似文献   
17.
二十五京门部位:在侧腹部,当十二肋骨端之下际。取穴法: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主治症:肾脏炎,肠疝痛,肠雷鸣,呕吐,肋间神经痛,肩胛神经痛,肠神经痛,横膈膜痉挛,腰痛,肝脏痛。刺灸:针三分至六分,灸三壮至百壮。(入门、大成曰:“针三分,灸三壮”,说约曰:“针六分,灸三壮至百壮”,聚英曰“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甲乙曰“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解剖:肌肉:腹横肌,背阔肌,内、外腹斜肌。血管:后肋间动脉,上腹壁动脉分枝。神经:肋间神经侧穿行枝。备考:山崎氏曰“在侧腹外端,十二肋骨前端下际”,辰  相似文献   
18.
四十一魄户部位:在背部第三行线上,第三胸椎棘状突起之下外方约四指横径部(分寸法见附分)。取穴法:正坐而取之(取端身正坐式)平第一行线之身柱、与第二行线之肺俞。明堂曰“宛宛中”。主治症:气管之炎、喘息,肺炎,肺结核,上膊部,肩胛部之神经痉攀,呕吐,肋膜炎,肺气肿,背肌疼痛。刺灸:针三分至五分,灸五壮至七壮。聚英曰:“铜人针五分得气即泻,宜久留。针经曰:日灸七壮至百壮,素注灸五壮。”甲乙曰:“刺入三分灸五壮。”解剖:第三、第四胸椎横突起间之外方。肌  相似文献   
19.
足厥陰肝经     
足之厥陰肝經,起于(足母)趾之聚毛(亦謂三处,在(足母)趾之表面,有毛)經足背(足母)趾与二趾之間上行,自足內踝上行胫骨櫛之內侧骨面,于足踝之上八寸許出于足太陰脾經之后側,上膝膕窩之内侧,循股入于陰中,循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胆上貫膈,布于脇肋循喉嚨之后,犹上入咽头上連淚管(即目系)上而出额,会于督脉之巔。其支者自目系下頰环唇內。其一支复从肝別,貫膈而注于肺。  相似文献   
20.
十四痖门部位:在风府后,入发际五分,项窝中。(日本改正孔穴为:“外后头结节之下方二指横径部。”) 取穴法:仰头取之。主治症:习惯性头痛,脑充血,脑膜炎,衂血,言语澁滞,重舌,咽唊炎,后头痛,头晕,脊髓炎。刺灸:针三分乃至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禁灸,但说约为灸三壮。(三才图会曰“禁灸”,入门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