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995年以来,我市利用世行贷款和地方配套经费,采用WHO推荐的技术策略,在结核病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探讨脑局部冷冻兔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蝮蛇抗栓酶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白色兔 2 4只 ,分为三组 :单纯冷冻组 (Ⅰ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Ⅱ组 )、药物治疗组 (Ⅲ组 ) ,分别检测脑局部冷冻前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Ⅰ组、Ⅱ组脑局部冷冻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变 ,与冷冻前比较 :ηb、ηp、ESR、K值、EAI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Ⅲ组脑局部冷冻前后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Ⅲ组冷冻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 (P <0 .0 5 )。结论 :兔脑局部冷冻能引起血液流变性改变 ,蝮蛇抗栓酶对兔脑局部冷冻造成的血液流变性损害有保护作用。目的 :探讨脑局部冷冻兔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蝮蛇抗栓酶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白色兔 2 4只 ,分为三组 :单纯冷冻组 (Ⅰ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Ⅱ组 )、药物治疗组 (Ⅲ组 ) ,分别检测脑局部冷冻前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Ⅰ组、Ⅱ组脑局部冷冻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变 ,与冷冻前比较 :ηb、ηp、ESR、K值、EAI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Ⅲ组脑局部冷冻前后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Ⅲ组冷冻后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 (P <0 .0 5 )。结论 :兔脑局部冷冻?  相似文献   
143.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泵活性与血液流变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梗塞 (CI)病人红细胞膜Na+ K+ ATPase、Ca2 + Mg2 + ATPase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 49例非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和 2 9例健康人分别测定Na+ K+ ATPase、Ca2 + Mg2 +ATPase、Ox LDL、LDL C、Cho C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CI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HCT、EAI、TK与Na+ K+ ATPase、Ca2 + Mg2 + ATPase活力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 ;与Ox LDL、LDL C、Cho C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CI患者红细胞膜泵活性的变化能引起血液粘滞性的改变 ,其作用主要是红细胞膜Na+ K+ 泵、Ca2 + 泵的活性降低 ,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建立红外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中药材墓头回及其伪品。方法:采集墓头回、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和斑花败酱共50批药材的红外光谱,对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基线校正、纵坐标归一化、二阶求导等预处理,选取10个共有特征峰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和簇类独立软模式识别法(SIMCA)分析光谱数据。结果:二阶导数红外光谱3 500~2 000 cm-1波段中存在差异,墓头回及其伪品可以通过部分区域中吸收峰的峰形和峰强进行鉴别;PCA结果表现为B1~B11聚为一类,S1~S11聚为一类,M1~M15和H1~H13中有少数样品重叠;OPLS-DA将50批样品分为4类,分别为M1~M15,B1~B11,H1~H13,S1~S11,表明OPLS-DA能更好地将墓头回及其伪品区分开,且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分析可得1、2、5、7号为区分贡献度最大的4个标志;SIMCA模式识别法建立的模型对样品的识别率为100%,说明该方法很好地将墓头回及其伪品分类。结论: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PCA、OPLS-DA和SIMCA法为墓头回质量控制提供了...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预测线叶蓟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为线叶蓟野生资源开发及人工栽培驯化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48条线叶蓟样点分布数据,结合55个生态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分析影响线叶蓟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 影响线叶蓟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11月降水量、3月降水量、5月平均气温、9月平均气温、最暖季平均温、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线叶蓟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于浙江、重庆、广西东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北部和东部。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线叶蓟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及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