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30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入路选择后外侧切口,术中争取将大、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块进行重建,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1~2d。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2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经对症治疗,至出院时基本治愈。2例患者发生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住院平均16d。所有患者均恢复至术前功能状态。无感染,假体松动及脱位等情况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操作可行,疗效满意,可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材料学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假体周围骨折仍然是其较为常见的术中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0.1%~2.5%。由于此类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有骨质疏松,且髓腔内由于股骨假体占据,所以临床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我科于2006年6月~2011年11治疗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自体或同种异体细胞移植进行椎间盘再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探索牛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原代提取条件及培养方法,观察其植入兔椎间盘中组织相容性。方法:提取新鲜的牛尾椎间盘中的髓核组织,分离并体外培养牛髓核软骨样细胞。经腹后外侧途径采用微量加样针将扩增过的牛髓核软骨样细胞注入新西兰大白兔的椎间盘中。分别在移植后的2,4,6及8周收集接受牛髓核软骨样细胞移植的兔椎间盘,以冰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5或CD4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及B或T淋巴细胞的浸润,判断是否发生免疫排异反应。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出了活牛软骨样细胞,在体外进行了传代扩增。在移植后2,4,6及8周对L3/4,L4/5,L5/6椎间盘及腹腔淋巴结行抗兔CD4、CD5染色后未发现阳性表达,椎间盘局部无B或T淋巴细胞的浸润。移植入兔椎间盘8周,经冰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未发现免疫排异反应。说明原代培养的牛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NG2、Neurocan、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脊髓横切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仅切除T10全椎板及T9、T11部分椎板,对脊髓未作任何处理。分别在大鼠脊髓损伤制作后3、7、14及28 d时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G2、Neuroca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脊髓损伤后3 d时NG2的表达出现明显升高,7 d时NG2的表达达到最高点,14 d及28 d时NG2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与7 d时的表达相比有下降,空白对照组NG2各时间点均呈低表达。模型组脊髓损伤后7 d时Neurocan的表达显著增加,于14 d时达到最高点,从14 d开始Neurocan的表达开始逐步下降,空白对照组Neurocan各时间点均呈低表达。模型组脊髓损伤后3 d时GFAP的表达明显升高,14 d时GFAP的表达达到顶点,28 d时损伤部位GFAP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NG2、Neurocan、GFAP表达升高,可能是脊髓损伤后抑制轴突再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在关节镜下的诊断与疗效。方法:回顾总结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6例,并行8个月至12年随访,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关节镜下诊断本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按徐锦森提出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6.15%;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关节镜术后较术前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诊断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准确,手术创伤小,术后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自体或同种异体细胞移植进行椎间盘再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探索牛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原代提取条件及培养方法,观察其植入兔椎间盘中组织相容性。方法:提取新鲜的牛尾椎间盘中的髓核组织,分离并体外培养牛髓核软骨样细胞。经腹后外侧途径采用微量加样针将扩增过的牛髓核软骨样细胞注入新西兰大白兔的椎间盘中。分别在移植后的2,4,6及8周收集接受牛髓核软骨样细胞移植的兔椎间盘,以冰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5或CD4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及B或T淋巴细胞的浸润,判断是否发生免疫排异反应。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出了活牛软骨样细胞,在体外进行了传代扩增。在移植后2,4,6及8周对L3/4,L4/5,L5/6椎间盘及腹腔淋巴结行抗兔CD4、CD5染色后未发现阳性表达,椎间盘局部无B或T淋巴细胞的浸润。移植入兔椎间盘8周,经冰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未发现免疫排异反应。说明原代培养的牛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部位截骨矫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 月至2014 年2 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治疗26例骨质疏松性陈旧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 例,年龄55~75岁,平均67岁;胸椎1例,胸腰椎21例,腰椎4例;共29个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折23例,双椎体骨折3例;术前后凸Cobb 角为32°~51°,平均(42.00±4.75)°;VAS 评分6~9 分,平均(8.40±0.75)分,脊髓功能按Frankel 分级:D 级4例,E 级22 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X 线片观察Cobb 角改善情况,应用VAS 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应用Frankel 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患者手术时间120~175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800~1 500 ml,平均1 100 ml.术后第2天时Cobb 角5°~15°,平均(9.60±2.50)°,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改善率76%;VAS 评分1~5 分,平均4.00±1.00,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脊髓功能Frankel 分级1例由E 级变为C级,其余未有加重情况。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4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 角5°~19°,平均(11.00±3.50)°,VAS 评分1~6 分,平均(4.40±1.25)分,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 分级由E 级变为C级1例,恢复至D级,余无加重病例。1 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下位椎体骨折,1 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均予对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胸背痛症状缓解;影像学可见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需重视术中操作及术后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含骨碎补总黄酮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新生的SD大鼠的颅骨,胶原酶法培养成骨细胞.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PNPP)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含骨碎补总黄酮大鼠血清在不同时段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光密度D(λ)值、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大鼠含药血清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使处于DNA合成期细胞比例增加,使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具有促进体外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即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