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4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51.
目的评价干扰素-γ(IFN-γ)诱导晚期预处理对离体猪心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头实验用猪,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皮下注射IFN-γ2万U/kg体重,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测定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左室内压力微分(±dp/dt),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MB)的漏出以及取心肌组织做超微结构分析。4℃冷晶体液保存4h后.温血复灌使离体心脏复跳;分别于复跳15、30、60 min做心功能、酶学检测,60 min取心肌组织做超微结构检测。结果两组心脏的基础LVEDP、±dp/dt、心肌酶LDH、CK-MB以及组织超微结构差异无显著性。冷晶体液保存4 h后,心脏复跳15 min-dp/dt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60 min实验组LVEDP、±dp/d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复跳15、30 min LDH、CK-MB的漏出,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复跳60min后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肌原纤维肿胀明显,而实验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肌原纤维肿胀变化不明显。结论 提示IFN-γ诱导晚期预处理对4℃冷晶体液保存4 h后的离体猪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痹痛舒熨剂镇痛和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王新春李钦(河南省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附院,河南475001)主题词%痹痛舒熨剂/药效学疼痛/药物作用炎症/药物作用痹痛舒熨剂是由传统铅硬膏改制而成,经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几家医院临床试验证明,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总...  相似文献   
53.
李钦  金庆骝 《新中医》1993,25(1):12-14
不孕与不育,男、女各占50%,但是一般对女性不孕症探讨较多,而对男性不育症研究较少。早在《黄帝内经》中有关男性不育症就有论述,“丈夫八岁肾气盛,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明·万全《广嗣纪要·调元》篇中云: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鼻腔吸入IFN-γ对大鼠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各8只.A组为阴性对照组。B、C、D组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B组为阳性对照组、C组为IFN-γ,治疗组、D组为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对照组。B、C、D组于模型建立后第31~38天,每只每日每侧鼻腔分别滴入PBS 50μ1、IFN-γ 1μg 和丙酸倍氯米松3.5μg。第39天取鼻腔黏膜,观察鼻腔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转录因子GATA3。结果与A组相比,B组鼻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有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GATA3表达增加;C、D组上述炎性改变明显减轻,鼻黏膜中GATA3表达减少。结论鼻腔滴入IFN-γ治疗AR可能与阻断GATA3表达,从而继发抑制Th2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5.
基于RBL-2H3细胞模型的Ⅰ型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Ⅰ型速发型过敏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长期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类过敏反应自20世纪80年代在造影剂和麻醉剂的使用中发现以来,其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尤其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确切机理还尚未得到阐明。RBL-2H3细胞是一类表面含有丰富的IgE受体鼠嗜碱性淋巴细胞,在研究过敏反应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以RBL-2H3细胞构建这两类过敏反应的体外细胞模型及如何检测其效应分子进行简单阐述,同时介绍这两类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富集杜仲雄花总黄酮的方法并对工艺条件进行初步摸索。方法样品溶液以聚酰胺吸附,水洗除杂。将除杂后的聚酰胺加于大孔吸附树脂柱顶部,以乙醇洗脱富集总黄酮。结果聚酰胺与D-101树脂联合应用能很好的富集杜仲雄花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浸膏与聚酰胺比为1∶3,浸膏与树脂比为1∶10,以体积分数为6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6BV。富集物总黄酮收率可达86.76%,黄酮纯度为55.27%。结论该方法优于目前常用黄酮富集,且工艺简单,树脂再生容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杜仲Eucommia ulmoides雄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运用DPPH自由基和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实验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杜仲雄花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1)、槲皮素(2)、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基 (1→2)-β-D-葡萄糖苷(3)、异槲皮苷(4)、江户樱花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 (1→2)-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7)、芦丁(8)、异鼠李素- 3-O-β-D-葡萄糖苷(9)、紫云英苷(10)。结论 化合物1569为首次从杜仲雄花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468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明显抑制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杜仲雄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选用测定波长500 nm,以芦丁为对照品.结果:芦丁在7.6~38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1.样品液Al3+络合后1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5%,RSD为1.87%,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研究蒸汽爆破处理前后杜仲木脂素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木脂素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脂素二葡萄糖苷、丁香脂素二葡萄糖苷、中脂素二葡萄糖苷,丁香脂素、松脂素、中脂素的含量.〔结果〕与爆破前相比,爆破处理后杜仲总木脂素含量降低,木脂素苷的含量也明显降低,但是苷元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蒸汽爆破处理后杜仲木脂素类成分的结构和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