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0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彩超定位微造瘘一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优势和疗效.方法 采用彩超定位微造瘘一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30例,其中肾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肾结石长径1.5~3.5 cm,输尿管上段结石长径0.8~1.8 cm.术中利用彩超定位,选定穿刺肾盏后常规彩色多普勒显示肾内血管,避免穿刺扩张时损伤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降低术中、术后出血机率.结果 30例均行一期取石术,其中一次取石25例,2次取石5例,单通道取石24例,双通道取石6例,结石清除率90%.手术时间1~3 h,平均110 min.术中有明显出血1例,经处理后出血减少,继续手术,未输血;无术后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 d.结论 彩超定位微造瘘一期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2.
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科采用输尿管硬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3年.右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20例,左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0例.单发24例,多发6例.结石大小(0.5-1.2cm),其中3例因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发生尿闭,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2次以上者16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探讨68例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不同胃管插入法来了解其成功率。方法: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教科书常规方法。研究组采用改良的胃管插入法。结果:研究组的成功率94%。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的胃管插入法成功率远远大于对照组。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我们应提倡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采用改良后的胃管插入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即CD35)、CD44s和CD58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完整细胞酶免疫定量分析法对75名健康对照人及66名T2DM患者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红细胞CD35、CD58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2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01);CD44s下降不明显(P>0.05);身高和体重影响CD35含量变化。结论红细胞CD35、CD44s和CD58含量减低可能导致T2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它们可能共同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5.
背景 现阶段,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每年约有1万人死于院外心脏骤停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5%。早期除颤为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但现有研究结论尚存争议,且国内尚无相关系统评价。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搜集有关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AED对患者周存活出院率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包含29 605例患者,文献质量总体在中等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了AED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率高于现场第一反应者未使用AED的院外心脏骤停者〔OR=0.47,95%CI(0.45,0.50),P<0.001〕;专业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AED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出院率高于非专业现场第一反应者使用AED的院外心脏骤停者〔OR=0.72,95%CI(0.65,0.81),P<0.001〕。 结论 现场第一反应者早期除颤可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出院率,且接受过早期除颤培训的专业急救第一反应者予以早期除颤较非专业急救第一反应者可有效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周存活出院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06.
恶性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神经肿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差复发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发现胶质瘤组织存在类似神经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并由此提出了胶质瘤干细胞理论,使胶质瘤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对胶质瘤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此类肿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也给疾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着重从胶质瘤干细胞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生物学特征、细胞起源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补骨脂总香豆素的平喘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补骨脂总香豆素的止喘作用。方法:豚鼠ip12.5mg/kg的补骨脂总香豆素,同时设立氨茶碱和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其豚鼠过敏性哮喘和组胺性哮喘潜伏期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补骨脂总香豆素对过敏性哮喘和组胺性哮喘的潜伏期均有显著的延长作用(P<0.01和P<0.05);显著降低动物死亡率(P<0.05)。结论:补骨脂总香豆素对哮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人们对通过鼻腔给药发挥全身作用越来越感兴趣,研究表明,鼻粘膜表面积较大,粘膜下血管丰富,同时又没有皮肤那样的角质层,因此鼻粘膜给药具有剂量小、生物利用度高及起效快的特点。药物的鼻粘膜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药液的 pH值是其主要因素之一。中医学自古就有鼻疗治疗各类急慢性疾病的传统,现在在临床上仍时有应用,但大多数是一些临床应用的病例总结,作者尚未见系统的中药鼻粘膜吸收实验研究的报道。我院应用中药补骨脂注射剂治疗哮喘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但由于发生了过敏反应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因而尝试将其开发成鼻腔给药制剂,为此用大鼠原位重循环法研究了 pH 值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鼻粘膜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学龄前先天性唇腭裂术后患儿鼻通气阻力的检测,探讨唇腭裂伴发鼻畸形对鼻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平均7.1岁行先天性单侧唇腭裂修复未行鼻畸形修复的儿童57例,另选择同龄组正常儿童60例作对照组。利用鼻阻力检测仪对其左、右鼻孔的通气时的阻力大小进行测量,对两组的总鼻阻力值进行t检验,以判断两组内是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从而探讨唇腭裂及鼻畸形对鼻通气的影响。对其鼻外阀、鼻内阀直径大小、牙颌形态、上颚形态、牙列排列情况进行检查。最后询问每位儿童是否存在自觉鼻通气困难的症状。结果 57例单侧唇腭裂患儿114侧鼻阻力值的平均值为(0.890±0.291)Pa/(s·cm~3);60例正常儿童组120侧鼻阻力均值为(0.611±0.179)Pa/(s·cm~3),统计学t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两组间鼻阻力值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唇腭裂组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患侧鼻背板及鼻翼软骨塌陷、牙齿拥挤、牙列排列不齐、上前牙唇倾现象,其中71%的儿童存在自觉鼻通气困难症状;而对照组16%的儿童自觉有鼻通气困难症状。结论先天性唇腭裂畸形及伴发鼻畸形会导致鼻通气阻力增大及不同程度的鼻通气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