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治疗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不仅可提高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存率,而且可显著降低HIV相关疾病的病死率.本文简要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AIDS抗病毒治疗的进展,包括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HIV与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与丙型肝炎共感染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原发感染期(primary infection)指从病毒进入人体到抗体产生后的3~12个月,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机体免疫应答的出现又可进一步分为急性感染期(acute infection)和之后的新近感染期(re-cent infecti...  相似文献   
43.
一、概述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启动时机是治疗HIV-1(若无特殊说明,以下HIV指HIV-1)感染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处于争论状态. 1987年引入耐受性较差的齐多夫定后,相继出现了支持早期与推迟使用齐多夫定的临床试验[1-2].1996年出现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方案使得人们再次重视早期治疗,1997年国际AIDS协会指南推荐所有可检测到血浆HIV RNA的无症状感染者接受治疗[3].  相似文献   
44.
HIV-1感染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卫生难题.尽管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显著改变了HIV-1感染的典型病程,极大地增加了HIV-1感染者的预期寿命,但如何有效地控制HIV-1的传播、减少新发感染者的数量并对特殊人群[如性工作者、发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等]实施有效干预仍是目前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使用的预防HIV-1经性途径传播的策略包括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安全性行为的宣教等,并未有效地控制HIV-1在普通人群中的传播,在某些特殊人群(如非洲女性)甚至出现了发病率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5.
免疫激活源于各种外源性抗原物的刺激,包括HIV、其他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等,是机体维持自我平衡稳态的一种代偿机制[1-2].HIV是人类AIDS的病原体,其感染机体后造成的主要免疫病理改变包括: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功能改变及机体异常免疫激活.经典的CD4+ T淋巴细胞减少研究模型学说[3-4]已不能完全解释AIDS免疫发病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激活在整个AIDS免疫发病机制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许多研究进一步证实细胞免疫激活不仅是引起AIDS相关免疫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还会增加HIV感染者特别是CD4+ T淋巴细胞< 200个/μl初治患者非HIV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5-8].  相似文献   
46.
如何提高我国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成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HIV/AIDS患者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下,其平均寿命能延长数十年,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不能根治但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由于抗病毒治疗的开展,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2],但目前我国的抗病毒治疗也存在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困难,现就如何提高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7.
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3年,反复咳嗽半年,胸闷晕厥1 d于2009年8月28日入院.患者人院前3年因突发晕厥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最慢达30~40次/min,根据医生建议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心率在60次/min,以自主心律为主.2007年患者就诊北京阜外医院,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8.
ALLIANCE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旨在评估比较比克恩丙诺片(B/F/TAF)与多替拉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DTG+F/TDF)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疗效。近期李太生教授作为通信作者在The Lancet HIV期刊发表了ALLIANCE研究96周随访数据, 结果表明B/F/TAF在病毒抑制方面非劣于DTG+F/TDF, 且B/F/TAF治疗组有更高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转率。本文结合ALLIANCE研究结果, 探讨HIV/HBV合并感染患者开启治疗后高HBsAg阴转率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拉米夫定(3TC)、地丹诺辛(ddI)和司他夫定(d4T)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取血浆250 μL,加入内标替加氟和醋酸胺缓冲液混匀,乙腈沉淀蛋白,取上清液常温下氮气吹干,残渣以流动相溶解进样。色谱柱采用Shim-pack CLC-ODS (6 mm×150 mm,5 μm) 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6∶94)。0~9 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60 nm, 9~11 min紫外检测波长240 nm, 11~22 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5 ℃。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3TC在0.02~5 mg·L-1内线性良好(r=0.999 6,n=6)。ddI在0.05~5 mg·L-1内线性良好(r=0.999 7,n=6)。d4T在0.02~5 mg·L-1内线性良好(r=0.999 6, n=6)。高、中、低3个浓度质控样品中,批内误差(RSD)为1.03%~2.70%,批间(RSD)为1.50%~6.77%。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为药动学和临床药物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CNS-TBI)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等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79年6月至2009年6月完整的11例SLE患者合并CNS-TBI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分类,对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女10例、男1例,年龄中位数36岁。合并CNS-TBI时SLE的病程中位数为41个月,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中位数9分。2例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激素治疗(18.2%),4例患者接受了冲击剂量激素治疗(36.4%)。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查(脑脊液涂片或培养)阳性者仅有4例(4/9,44.4%)。11例患者中6例在中枢结核感染的同时合并肺结核,4例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例为浸润型肺结核。预后较差,有6例死亡,死亡率高达54.5%。结论 SLE合并CNS-TBI临床表现复杂,预后差。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T细胞酶联免疫检测(T-SPOT.TB)有协助鉴别诊断意义,需在充分治疗SLE基础上积极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