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5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医药卫生   556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对脉学著作《医灯续焰》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考证《医灯续焰》的作者和时代背景,研究《医灯续焰》的内容特点。[结果]《医灯续焰》乃清代医家潘楫所著,原书取材于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彥希范所撰的《四言脉诀》,经明靳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之,更名为《四言举要》。经清代医家潘楫结合其师王绍隆的临床脉学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点评,更名为《医灯续焰》。其主要内容特点:(1)脉法为主,四诊合参;(2)引征广博,注释详明;(3)各科病证,内容详备。[结论]潘楫和王绍隆为清代钱塘医家,受明末清初钱塘医家讲学研经的影响,其《医灯续焰》的编撰体例和内容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内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搏动和平流灌注模式下,血流携带能量的大小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因单纯心脏二尖瓣病变拟行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搏动灌注(PP)和平流灌注(NP)两组,通过能量等效压(EEP)和附加血流动力学能量(SHE)计算搏动和平流两种灌注模式在主动脉阻断后即刻、10 min、20 min、30 min和开放前各时间点血流能量的大小,并检测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2)、停机后30 min(T3)和术后6 h(T4)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研究搏动灌注能量传递效率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主动脉阻断后,PP组各时段EEP和SHE明显高于NP组;ET-1在T2和T3时点PP明显高于NP组;IL-10在T2、T3和T4时点PP组明显低于NP组;组内比较,各细胞因子与基础值(T1)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术中尿量PP组明显多于NP组[(672.71±310.55)ml vs(397.79±171.74)ml];两组肌酐、尿素氮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平流模式体外循环相比较,体外循环中采用有效搏动灌注赋予血流更多能量,这些能量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影响内皮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994.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Hult[1]就提出,通过降低椎间盘压力而不是直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7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接受这个观点并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LD)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2]。90年代初,周义成、李健等人开始将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髓核切割器改良,进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下简称P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和由颈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早期颈椎病。PCD的作用原理和手术方法PCD的作用原理是经过颈部皮肤软组织间隙空刺进入椎间盘,进行切割抽吸部分髓核组织,使髓核组织内压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7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患者术前接受乳腺增强MRI检查。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所有患者中选择20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其影像独立分割病灶,勾画感兴趣区域(ROI)。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对2名医师勾画的ROI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A.K.(Version 3.3.0)软件提取病灶区域的三维纹理特征参数,通过IPMs(Version 2.0.2)软件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出最佳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263)和验证组(n=113)。采用6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F)、贝叶斯算法(NB)、决策树(DT)、邻近算法(K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2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机器学习模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根据训练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小,选择最佳模型。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最佳模型的临床获益。 结果共有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114例,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262例。操作者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2名医师具有很强的操作者一致性(ICC=0.915,95%CI: 0.894~0.932, P<0.001)。每个病灶提取得到396个三维纹理特征参数,筛选保留7个淋巴结阳性组与淋巴结阴性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将其与2个临床指标(年龄和绝经状态)和5个影像学指标(病灶位置、有无钙化、病灶数量、病灶长径和造影剂时间-信号曲线类型)一起,共14个参数,构建预测模型。6种机器学习模型中,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组中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最高(0.798),准确率为73.0%(192/263)、特异度为75.4%(138/183)、敏感度为67.5%(54/80),在验证组的AUC为0.767、准确率为73.5%(83/113)、特异度为77.2%(61/79)、敏感度为64.7%(22/34),为最佳机器学习模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训练组中阈值为0.15~1.00,验证组中阈值为0.10~0.60,有临床获益。 结论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鉴别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其中以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更优。  相似文献   
996.
当前评价体系正越来越成为中医药领域内评价发展现状和揭示发展方向的有力工具,文章探索采用评价体系来评价浙江省区域范围内中医药发展状况,评估其发展潜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浙江方案”。  相似文献   
997.
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肥厚对高血压病人预后的影响。资料和方法对77例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和131例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的患者进行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左室肥厚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衰、心肌梗塞及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0.01)。结论左室肥厚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998.
韩林  李健  林欣  马玉芳  黄一帆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430-4435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Chang Liver细胞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Chang Liver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乙醇、H2O2分别建立酒精性及非酒精性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比色法检测转氨酶活力及抗氧化能力,DCF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2种氧化损伤均可导致Chang Liver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以及细胞外液中转氨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升高,黄芪甲苷对上述损伤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保护效果;同时,乙醇能够显著降低损伤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而H2O2能够显著升高损伤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黄芪甲苷则能使上述异常的活性氧水平趋于正常。同时缓解乙醇或H2O2对Chang Liver细胞G0/G1期的阻滞现象,并对二者诱导的细胞凋亡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芪甲苷对Chang Liver细胞的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氧化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石膏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石膏组和夹板组各42例,观察对比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石膏组和夹板组近期优良率分别为85.71%和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外固定的临床疗效相似,均可作为治疗小儿肱骨踝上骨折外固定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Dishevelled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7例脑胶质瘤患者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ishevelled蛋白的表达,评定Dishevelled蛋白免疫反应评分(IRS)、肿瘤增殖指数(PI)和侵袭指数(Ⅱ),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67例脑胶质瘤中,Dishevelled蛋白阳性率为65.7%(44/67),Dishevelled蛋白IRS及肿瘤PⅠ、Ⅱ分别为4.15±3.13、(30.93±17.92)%、(20.38±13.36)%,均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01),Dishevelled蛋白阳性组PⅠ、Ⅱ高于Dishevelled蛋白阴性组[(38.27±17.60)%比(16.02±8.92)%;(30.03±13.81)%比(10.63±4.41)%,均P< 0.001].肿瘤PⅠ、Ⅱ与Dishevelled蛋白IR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0.953).结论 Dishevelled蛋白高表达在脑胶质瘤恶性增殖、侵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