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近视性牵引件黄斑病变(MTM)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经时域光相干断层扫描(TD-OCT)及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检查确诊为MTM患者29例31只眼.将其分为MTM的较早期阶段组(1组)和MTM的最高级阶段组(2组),1组10例12只眼,2组19例19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三通道PPV,10%~15%惰性气体充填.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随访观察手术跟最佳矫正视力,黄斑结构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手术后6个月,1组患者视力全部改善,改善率100.0%;2组患者视力改善者占63.2%;手术后视力改善比较,1组显著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77,P=0.000).黄斑裂孔消失且未见裸露的色素上皮者,1组12只眼,2组3只眼;黄斑中心仍有组织缺损但其周围视网膜复佗者,1组0只服,2组13只眼;黄斑裂孔存在伴视网膜脱离者,1组0只眼,2组3只眼;手术后黄斑结构恢复情况比较,1组显著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8,P=0.000).结论早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彤成进行手术十预可有效防治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形成,最大限度保存视力.  相似文献   
102.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810红外激光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CSC患者22例(24只眼)进行治疗,初诊时平均视力为0.4±0.25。治疗后随诊1、2、6个月时的视力,并行眼底检查、FFA及OCT检查。术后2个月渗漏和视网膜下液均消失者即为治疗成功,反之则认为失败。结果通过TTT治疗,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FFA示脉络膜渗漏消失者随诊1个月时为17只眼(70.83%);随诊2个月时为21只眼(87.50%);随诊6个月时为23只眼(95.83%);1只眼在随诊6个月时积液持续未吸收。随诊6个月时14只眼(58.33%)视力提高3行或3行以上。结论TTT治疗CSC安全且有一定疗效,可能通过缩短病程而影响其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内源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34例严重葡萄膜炎患者分别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或积血、黄斑囊样水肿和并发性白内障。34例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观膜环扎、剥膜、视网膜光凝或巩膜冷凝、膨胀性气体或硅油眼内真充术。根据病情联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经睫状体平坦部的晶状体切除,术后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25只(73%)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降3眼(9%),不变6眼(18%)。其中视力≥0.05者,术前5只眼(14%),术后14只眼(41%)。以矫正视力≥0.05者为脱离盲的标准,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9)。患者术后全身用药减少,炎症得到控制。【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内源性葡萄膜炎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减少全身用药量。  相似文献   
104.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受现象由磷酸糖蛋白(P-gp)过度表达所致,P-gp功能显像能在体内无创伤地评价P-gp的表达。目前,用于P-gp功能显像的99mTc标记亲脂性阳离子显像剂主要有MIBI、tetrofosmin、Q类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辅助下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FSILMP)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MF)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高度近视性MF的患者41例/44眼,所有患者行25 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TA辅助下FSILMP术。通过TA颗粒标记黄斑区...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的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80例闭合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成4组,均先进行手法复位,然后分别采用单纯石膏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先夹板后石膏固定和先石膏后夹板固定,再对骨折愈合后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各组疗效。结果:4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不同,其中以先石膏后夹板固定组的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先石膏后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固定方法,有利于维持骨折位置、肿胀消退和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7.
朱小华  吴华 《放射学实践》2002,17(6):546-548
近十年来 ,一类重要的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标记的受体结合肽的出现使核医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脊椎动物 ,肽类物质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传递其生物功能。由于肽类物质分子小 ,易于从血液及其他非靶组织中迅速清除 ,且与靶组织表达的特异性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因此 ,利用发射γ射线或 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受体结合肽可在体内对表达特异性受体的组织进行显像或放射性治疗。目前 ,在肿瘤领域 ,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是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及放射性治疗。生长抑素及其受体于 1972年被正式命名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 (so…  相似文献   
108.
125I-WH16制备及与HepG2人肝癌细胞结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高比活度亲肝癌肽1 2 5I WH16的制备及其与HepG2人肝癌细胞的体外结合特性。方法 采用Iodogen法碘标记WH1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鉴定标记产物。①将1 2 5I WH16与HepG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量 (或保温时间 ) 计数实验 ,以得到较佳的体外结合条件 ;②比较HepG2与正常肝细胞 (L0 2 )的1 2 5I WH16平均结合计数 ,以检验其特异性 ;③1 2 5I WH16与HepG2细胞进行体外饱和结合实验 ,研究其亲和特性。结果 ①1 2 5I标记率 5 0 % ,1 2 5I WH16比活度 8 2 1× 10 1 5Bq mol,放化纯 95 % ,放射性浓度 6 6 4× 10 9Bq/L ,- 2 0℃保存 2 4h后放化纯仍为 95 %。②1 2 5I WH16与HepG2细胞结合具有细胞依赖性 ,较佳保温时间为 3h;相同条件下 ,1 2 5I WH16与HepG2细胞、L0 2细胞之间平均特异性结合计数有明显差异 ;1 2 5I WH16与HepG2细胞结合具有可饱和性 ,Scatchard作图提示HepG2细胞仅含一种WH16受体 ,Kd 为 (1 4 2± 0 2 8)nmol L ,Bmax为 (12 15± 0 6 3)pmol L ;Hill系数为1 0 3,接近于 1。结论 WH16的放射性标记物在肝癌显像及生物靶向治疗中可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正>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进步,内镜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通过内镜传播疾病亦时有发生,感染率在不断增加,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一个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内镜的清洗消毒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和患者关注。内镜是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其形状特殊,构造复杂,不能耐高温、高压,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些化学消毒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介人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实施介入治疗的髂股DV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48例。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和传统护理的方法进行围术期的护理。结果循证护理组溶栓导管放置成功率、溶栓有效率,自理能力的恢复、健康知识知晓及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传统护理组(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介入治疗DVT患者临床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