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目的对防治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汇总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CBM、CNKI和WanFangData,收集防治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所有系统评价/Meta分析,同时手工检索15种专业期刊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9月30日。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12个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5个涉及干槽症防治,6个涉及肿胀预防,7个涉及疼痛防治,6个涉及张口受限,2个涉及感染预防,3个涉及出血预防,1个为拔牙术后神经损伤的治疗。基于AMSTAR的质量评价结果显示,7个研究质量为轻度限制,5个为中度限制。GRADE系统的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个研究的证据分级为高级,12个为中级,9个为低级,7个为极低级。结论当前防治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可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临床医生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循证决策。此外,仍建议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为一例疑似骨转移的牙槽骨坏死患者确诊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根据循证实践的方法,提出问题,检索收集相关证据,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并结合患者意愿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1个随机对照试验,5个临床指南,4个前瞻性对照研究,10个病例报道和1个专家意见。证据结果表明:⑴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ONJ)是2003年开始发现的因使用双磷酸盐药物导致的疾病,随着病例报道日渐增多而引起国际关注,国内对此病种缺乏认识;⑵目前BONJ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标准也未统一,普遍参照的是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⑶BONJ的治疗方案可根据临床分期确定;早期主张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和出现游离死骨时行清创术;必要时行颌骨切除;⑷X线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BONJ的早期诊断和预防;⑸双磷酸盐的半衰期长,停药并不能缓解症状和进程,在清创和牙槽手术期间停药有利于伤口愈合,是否停药视具体情况由医患双方协商确定;⑹使用双磷酸盐前应接受全面的口腔检查并及时处理病灶;对易感者要告知BONJ的症状和风险,使用含漱剂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槽手术等创伤。根据以上证据结合患者意愿,行右上颌病灶局部清创术清除部分死骨。患者因义齿修复需行双侧上颌隆突修整,在告知BONJ症状和风险后予以牙槽骨修整。至今随访14个月,患者基本痊愈。结论:BONJ是一新出现的疾病,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也未统一,采用循证治疗的方法制定合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开发临床实践指南的实施性评价工具并进行验证评价,以促进对指南的全面评价进而提高指南的推广与实施。方法课题组成立指南实施性评价工具制订小组,通过前期调研、访谈及相关文献的系统评价、两次专家共识会议,初步建立了指南实施性评价工具;再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判断该工具不同领域和条目的合理性;最终对指南实施性评价工具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验证评价。结果最终确定的指南实施性评价工具包括可及性、沟通性、可执行性、易识别性和应用性5个领域,共计7个条目。两次德尔菲咨询的S-CVI值分别为0.91和0.93。按照均数<3.5,变异系数>15%且I-CVI<0.78的评价标准,两次咨询后不进行条目的删减,仅对工具内容进行适当修改。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由临床相关专业医生和指南制订方法学专家共同担任评价者的指南实施性评价工具,为评价指南实施性提供标准和方法。本指南实施性评价工具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均较好。我们将对这一工具的适用性进行下一步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4.
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Frey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脱细胞真皮基质(AMD)预防Frey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MEDLINE、EMbase、SIGLE、GreyNet、NTIS、CBMdisc、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Frey综合征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5~2010年。由4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0.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共计472例受试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植入ADM能有效降低Frey综合征发生,其主观和客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0.11,95%CI(0.06,0.18),P<0.01;RR=0.14,95%CI(0.10,0.19),P<0.01];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37,1.66),P=0.53];血清肿及粘液囊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2.63,95%CI(0.09,79.25),P=0.58],并可以通过放置引流和局部加压包扎解决;涎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4,95%CI(0.08,0.69),P=0.009]。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应用ADM能有效降低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建议术前行碘酒/碘伏过敏检查,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肿瘤性质,尽量固定牢固,术后放置负压引流及行局部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115.
临床实践指南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的实施性。但目前指南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指南对临床诊疗标准化及患者结局的有利结果并未完全体现。指南制订者及指南使用者均应关注指南实施方法。本文对指南手册中的实施策略及指南实施理论与实践现状进行信息综合,为指南制订者和临床实践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的改变。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8月3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后,采用Comprehensive-Meta Analysis(CMA)v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有12个研究报道了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变化,12个研究报道了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活动期SLE患者较健康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reg数量降低1.23%(WMD=-1.23%,95%CI=-1.87%~-0.59%),以Treg表面标志物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D4+CD25+Treg数量减少1.56%(WMD=-1.56%,95%CI=-2.18%~-0.94%),CD4+CD25highTreg数量减少0.91%(WMD=-0.91%,95%CI=-1.52%~-0.29%);活动期SLE患者较健康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性好,未有发表偏倚。结论当前证据表明,SLE可能更主要的是Treg的数量减少所致,而不是T细胞中Treg比例异常所致的免疫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7.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和不同生物支架材料复合修复骨缺损,但其效果尚缺乏系统性的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骨支架生物材料复合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1990-01/2011-04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骨支架生物材料复合修复骨缺损的文章,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对研究结果定性分析,进行生物材料复合种子细胞的全面总结。 结果与结论:从选取的有关生物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中,证实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和多种生物材料,包括明胶海绵、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多孔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珊瑚、藻酸盐、壳聚糖聚乳酸、硫酸钙、藻酸钙、左旋聚丙交酯、富血小板血浆有效复合,并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各种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新骨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18.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非蛋白质编码RNA,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通过多种分子信号通路调节肿瘤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LINC00641是lncRNA的一种,位于染色体14q11.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且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LINC00641的表达变化可导致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因此,LINC00641在临床上有望成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LINC00641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AF)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SIGLE、ASCO、ESM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均为1999年至2011年6月)。纳入射频消融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推荐的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值为相对危险度(RR)。结果 纳入13个研究共8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RAF联合化疗能够提高近期疗效(RR=0.93,95%CI:0.72~1.20)和降低毒副反应(RR=1.34,95%CI:0.73~2.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F联合化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RR=0.51,95%CI:0.32~0.82)和提高生存率(RR=1.49,95%CI:135~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并发症较高(RR=14.76,95%CI:8.86 ~24.60);而生存质量改善无差别(KPS评分法:RR=1.01,95%CI:0.64~1.60)/(中国1990标准:RR=0.89,95%CI:0.27~2.96)。结论 目前证据表明,RAF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并降低术后复发率,为其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但在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毒副作用方面无显著改善,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建议对应用RAF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持审慎态度,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20.
微型种植体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微型种植体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19例,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矫治设计上颌强支抗,在矫治器粘结之后植入微型种植体。应用上颌后牙区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9例中16例应用微种植体支抗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切牙内收(5.29±0.52)mm,磨牙近中移动(0.89±0.33)mm,患者上颌凸度明显改善。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要求最大支抗时,微型种植体的应用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