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惰性分离胶管采集和保存钾(K+)、钠(Na+)、氯(Cl-)标本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患者标本40例,采用惰性分离胶管和干燥管(无抗凝)采集同一患者血液标本,待血液凝固后立即离心,各取出150μL血清到Eppendorf管(简称Ep管)冷冻保存;再分别于2,4,6,8,24h后从惰性分离胶管中取出150μL血清到Ep管中冷冻保存,检测并比较上述血清的K+、Na+、Cl-浓度.结果:惰性分离胶管和干燥管离心后0hK+、Na+、Cl-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惰性分离胶管的2,4,6,8,24hK+、Na+、Cl-检测结果与0hK+、Na+、Cl-检测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惰性分离胶管不会影响K+、Na+、Cl-的检测结果,且可以防止K+、Na+、Cl-浓度的改变,能有效保存这些标本.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TG、TC及LDL-C降低明显(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显著(P〈0.01);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降低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明显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75例,疗程6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反应量表(ESP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疗效。剂量:15~25mg/d,有效率85.7%,显效率为71.4%,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和特点.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44名和正常对照者45名,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疾病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构建新型人内毒素结合肽(a new endotoxin binding peptide consisting of 25 amino acid residues,EBP_(25))及其突变体(mutant of EBP_(25),mEBP_(25))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EBP_(25)基因,构建pET-30-EBP_(25)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E.coli DH5α扩增.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应用快速定点突变法将EBP_(25)第2位缬氨酸和第5位谷氨酰胺所对应碱基均替换成赖氨酸所对应的碱基,突变后重组质粒再经测序鉴定后,将二者转化至E.coli BL_(21)(DE_3)PlysS后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Western印迹进行鉴定后,用His-Tag亲和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 结果 两次测序结果 显示人EBP_(25)和mEBP_(25)重组序列和理论设计序列完全一致后,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融合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Western 印迹证实蛋白表达的特异性,并对蛋白进行纯化,获得EBP_(25)和mEBP_(25)融合蛋白. 结论 构建、表达纯化了EBP_(25)和mEBP_(25)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中和内毒素/脂多糖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原始生殖细胞凋亡的现象及机制,以期更深入地认识人类及其他动物原始生殖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凋亡的问题。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12相关原始生殖细胞凋亡的文献,检索词“Primordialgermcells(PGCs),Apoptosi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1990-01/2005-12相关原始生殖细胞凋亡的文献,检索词为“原始生殖细胞,凋亡”,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初审,选取包括原始生殖细胞凋亡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文献。纳入标准:①原始生殖细胞凋亡。②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凋亡。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凋亡的文献,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原始生殖细胞是精子和卵子的前体细胞。雌雄性生殖细胞在体正常发育过程都会发生凋亡,体外培养原始生殖细胞也会凋亡。原始生殖细胞凋亡具有一般细胞凋亡的特征。白血病抑制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等细胞因子,纤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等胞外基质和饲养层细胞等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原始生殖细胞凋亡,促进其存活和增殖。蛋白酶抑制剂如α2-巨球蛋白,2-硫基乙醇、N-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剂能够阻断由于活性氧水平升高而引发的细胞凋亡。结论:在体正常发育过程和体外培养的原始生殖细胞和雌雄性生殖细胞都会发生凋亡。有关原始生殖细胞和雌雄性生殖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狭窄处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规律。方法将45只SD大鼠(重量320±18.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狭窄组,狭窄组又分为0.25、0.5、1、2、4、8、16、24 h,8个时相,套扎法建立左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血流仪在体测定切应力及血流量。术后不同时相点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内膜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TF的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微弱;狭窄15 min后,内皮细胞胞浆TF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F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4 h达到峰值,与邻近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管狭窄后,切应力能够早期诱导动脉狭窄处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豆蔻酸-佛波醇-乙酸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对诱导分化后THP-1细胞膜表面受体髓样分化蛋白-2(MD-2)表达和分布的影响及其与炎症因子TNF-α、IL-6分泌的关系。方法采用PMA梯度剂量(0、1、5、10、50、100 ng/ml)诱导THP-1细胞48 h后观察贴壁细胞形态并计算贴壁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贴壁细胞膜表面受体MD-2、CD14 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性MD-2(sMD-2)、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贴壁细胞的MD-2蛋白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D-2在贴壁细胞的分布和定位。结果梯度PMA剂量(1~100 ng/ml)48 h成功诱导悬浮THP-1细胞贴壁;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PMA诱导后MD-2主要表达于胞膜和胞浆,诱导质量浓度增加对MD-2的表达和分布均无显著影响;RT-qPCR检测THP-1细胞经PMA梯度剂量(1~100 ng/ml)诱导后MD-2和CD14 mRNA相对表达量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P<0.01),诱导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ELISA检测THP-1细胞经PMA梯度剂量(1~100 ng/ml)诱导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IL-6分泌水平依次显著增加(P<0.01),sMD-2仅诱导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梯度剂量PMA诱导后细胞内MD-2蛋白表达较诱导前显著增加,诱导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1~100 ng/ml PMA均可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巨噬细胞,增加诱导质量浓度可显著提高炎症因子TNF-α、IL-6的分泌水平,但对其膜表面受体MD-2表达和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总结肾移植受者并发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中心规范随访、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半年以上的1400例肾移植受者发生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采用手术治疗、免疫抑制剂调整等综合治疗。结果发生恶性肿瘤34例(2.43%),患者发生恶性肿瘤时平均年龄为(52±10)岁,中位诊断时间为移植术后74(8~325)个月。其中泌尿系统肿瘤18例(Ⅰ~Ⅱ期12例,Ⅲ~Ⅳ期6例),并发两个以上部位肿瘤15例;消化系统肿瘤6例,血液系统肿瘤2例,其他肿瘤8例。治疗实体肿瘤患者手术为主,并减少1/3~1/2免疫抑制剂剂量(有些患者用西罗莫司替换他克莫司或环孢素),辅以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34例恶性肿瘤患者除3例失访,至今存活22例,肿瘤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7(4~67)个月,其中肾功能正常15例、血清肌酐轻度升高6例、移植肾切除后返回血液透析治疗1例;9例死亡患者肿瘤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2(3~100)个月,死因多为肿瘤广泛转移。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发生率较高,尤以泌尿系统肿瘤多见,其特点为多部位、易复发。肿瘤发生后根据病理分级分期积极手术治疗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配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和评价羊膜移植对眼表烧伤后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4例(27只眼)角膜烧伤后溃疡形成患者进行1次或多次的新鲜羊膜移植手术.结果 26只眼角膜溃疡在7~32 d愈合,平均为16 d,角膜有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形成.1只眼角膜溃疡最终穿孔.结论 羊膜移植能促进眼表烧伤后角膜溃疡的修复,减轻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