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损害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导致心排出量降低。传统的中药针剂因其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因而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将近年来治疗CHF疗效较好的中药针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2.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提高抢救危重症患者成功率的重要基础.与其他深静脉比较,腋静脉的解剖特征对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具有较大的优势[1],但对腋静脉的准确体表定位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运用超声技术对腋静脉进行定位,探索最佳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作为胃癌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ELISA)检测72例胃病患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结果 胃癌标本端粒酶检测阳性率为84.4%(27/32);癌旁组织端粒酶检测阳性率为4.2%(1/24);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标本端粒酶阳性率0%(0/16)。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可能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胃癌标记物。  相似文献   
54.
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间行胶囊内镜的38例次检查结果。结果38例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病变检出率为87.5%,以血管病变为多见(9/16例);证实2例克罗恩病累及小肠;腹痛、腹部不适检查11例,诊断为胃炎8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球部溃疡1例;6例体检患者,诊断为胃炎5例,小肠滤泡增生1例;2例消瘦患者均发现有小肠滤泡增生;1例外伤后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原因。38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5.
白内障术中采用选择性切口对降低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据角膜散光轴位选择手术切口对降低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A组: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角膜散光度数大于1.50D的白内障患者40只眼,以角膜屈折力弱的子午线为中心做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另选择大于1.50D的顺规性散光40只眼,以角膜屈折力弱的子午线为中心做巩膜隧道切口(即常规白内障手术切口,将其称为非选择性切口组),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测量术前、术后3d至1年的角膜散光及裸视视力。结果A组术前、术后3d、1、3、6、12个月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 2.28±0.86)D、(-1.16±0.95)D、( 0.77±0.91)D、( 1.21±0.87)D、( 1.30±0.89)D和( 1.39±0.78)D;术后3d、1、3、6、12个月的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52%、68%、62%、58%和57%。B组术前、术后3d、1、3、6、12个月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 2.24±0.91)D、( 5.64±0.88)D、( 4.09±0.71)D、( 3.57±0.68)D、( 2.95±0.75)D和( 2.86±0.77)D;术后3d、1、3、6、12个月的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12%、19%、24%、28%和31%。结论以角膜屈折力弱的子午线为中心选择白内障手术切口有利于降低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和评价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 对24例(32只眼)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 32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3~14个月,术后29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1只眼眼压偏高需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2只眼再次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眼压得以控制.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于绝大多数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相当有效的,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7.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disease,GVHD)多影响胃、小肠和结肠,至食管者较少见。上消化道的主要症状包括厌食、恶心、呕吐,少数可出现胃肠道出血。我院使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成功治疗1例Ⅳ度GVHD伴胃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 9岁,2 0 0 1年8月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 M 2 ) ,经米托蒽醌 阿糖胞苷方案诱导达完全缓解,多次强化巩固治疗,并通过台湾慈济骨髓库配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2个亚位点(A、B)不合的女性供体。异基因骨髓移植前使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麦考酚酸(骁悉)和甲氨蝶呤防治移植物抗…  相似文献   
58.
原始生殖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原始生殖细胞凋亡的现象及机制,以期更深入地认识人类及其他动物原始生殖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凋亡的问题。 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12相关原始生殖细胞凋亡的文献,检索词“蹦mordial germ cells(PGCs),Apoptosi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 1990-01/2005-12相关原始生殖细胞凋亡的文献,检索词为“原始生殖细胞,凋亡”,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初审,选取包括原始生殖细胞凋亡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文献。纳入标准:①原始生殖细胞凋亡。②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凋亡。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凋亡的文献,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原始生殖细胞是精子和卵子的前体细胞。雌雄性生殖细胞在体正常发育过程都会发生凋亡,体外培养原始生殖细胞也会凋亡。原始生殖细胞凋亡具有一般细胞凋亡的特征。白血病抑制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等细胞因子,纤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等胞外基质和饲养层细胞等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原始生殖细胞凋亡,促进其存活和增殖。蛋白酶抑制剂如α2-巨球蛋白,2-硫基乙醇、N-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剂能够阻断由于活性氧水平升高而引发的细胞凋亡。 结论:在体正常发育过程和体外培养的原始生殖细胞和雌雄性生殖细胞都会发生凋亡。有关原始生殖细胞和雌雄性生殖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对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患者应用间歇性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10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应用间歇性压力泵,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VS16.98%)(P0.05);术后120 h,观察组患者的总静脉管径大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间歇性压力泵能够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改善部分下肢静脉管径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0.
牛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及定向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embryonic stem,ES)细胞自Evans和Kanfman(1981)首次从小鼠胚胎中分离到后,胚胎干细胞技术一度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ES细胞是自附置前早期胚胎或附置后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克隆的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全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其具有与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分化潜能,同时又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转化、筛选和冻存。它为克隆治疗以及深入研究基因结构与功能、胚胎发育、各种遗传病模型以及克隆动物和转基因动物等提供了新型实验材料。ES细胞在发育生物学基础研究、组织工程研究、临床医学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牛为实验材料,探讨影响牛ES细胞分离克隆的因素,完善牛ES细胞的分离克隆程序,为人类ES细胞的研究提供相关的技术参数,主要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